时间: 2025-05-07 22:3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3:10
原文展示: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白话文翻译:
听说张晨的马车在石首东边徘徊。 他治理河流的能力不如伯禹,落水的情形也不同于三公。 衣服湿了仍然担心雨,帽子歪了更加害怕风。 今天早上再次相见,怀疑他是葛仙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991),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宋两朝,文学造诣深厚,尤其擅长诗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欧阳太监在雨中视察决堤时的情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欧阳太监雨中视察决堤时不慎落水,第二天在省中再次见到他时所作。诗中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戏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欧阳太监在雨中视察决堤时的狼狈情景。首句“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通过“徘徊”一词,暗示了欧阳太监的犹豫和不安。接下来的两句“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用伯禹和三公作比,既表达了对欧阳太监治水能力的怀疑,又戏谑了他落水的尴尬。后两句“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通过“衣湿”和“冠欹”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关心。最后一句“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以葛仙翁作比,既表达了对欧阳太监的敬仰,又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幽默的色彩。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欧阳太监在雨中视察决堤时的狼狈情景,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戏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治水问题的关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伯禹”是指谁? A. 大禹 B. 伯益 C. 伯牙 D. 伯乐
诗中的“三公”是指什么? A. 三位仙人 B. 三位高官 C. 三位诗人 D. 三位画家
诗中的“葛仙翁”是指谁? A. 葛洪 B. 葛玄 C. 葛优 D. 葛洲坝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