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 其二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3:03:18

诗句

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18

原文展示: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 其二
馆娃宫深春日长,
乌鹊桥高秋夜凉。
风月不知人世变,
奉君直似奉吴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秋夜的清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使君赴任的依依不舍之情。意指尽管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但对朋友的情感始终如一,仿佛仍在恭敬地侍奉昔日的吴王。

注释:

  • 馆娃宫:位于长安,是唐代宫廷的一个重要场所,春日长意味着春天的日子悠长。
  • 乌鹊桥:传说中的桥,象征秋天的凉爽和浪漫。
  • 奉君:奉侍君主,表达对李使君的尊敬。
  • 吴王:指的是古代吴国的王,表达了对李使君的忠诚和敬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送别好友李使君赴郡任职之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风云与人情冷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日与秋夜的景象,传递出浓厚的情感。春天的长日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秋夜的凉意则暗示着离别的伤感。诗人的情感在风月之中流转,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人际关系却有着恒久不变的情感纽带。最后一句“奉君直似奉吴王”更是将友谊与忠诚的主题推向高潮,强调了对李使君的尊重与仰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馆娃宫深春日长: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李使君的离别形成鲜明对比。
  • 乌鹊桥高秋夜凉:秋夜的清凉,暗示着离别的凉意。
  • 风月不知人世变:风月无情,映照出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 奉君直似奉吴王:表达对李使君的敬重,强调感情的坚定不移。

修辞手法:

  • 对偶: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对李使君的情感比作对吴王的奉侍,增添了情感的厚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友谊的珍贵与不变,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深邃。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希望与生机。
  • 秋夜:象征离别与思念。
  • 风月:象征自然的无情与人情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馆娃宫深春日长”中的“馆娃宫”指的是?

    • A. 一处著名的山川
    • B. 唐代的宫廷
    • C. 一位历史人物
  2. 诗中提到的“奉君直似奉吴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友人的忠诚与尊敬
    • C. 对历史的思考
  3. 诗歌中的“风月”象征了什么?

    • A. 人间的情感变迁
    • B. 自然的变化
    • C. 友谊的坚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王维的送别诗均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但白居易的风格更为直白、富有生活气息,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意象的运用,感情表达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 其六十四 列子 示观老 东阿王纪梦行 解连环·左弧悬了 中{左山右寻}春祀二首 采荔二绝 其一 戏咏文房四友 水龙吟(丙辰生日) 水龙吟·依然这後村翁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兄弟孔怀 怕是 注名 秕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鹬蚌 连云迭嶂 七菱八落 鼠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里移檄 毋字旁的字 阳关大道 气字旁的字 包含芒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