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5:29
满庭芳(陈觉叟雪中见过)
作者:王以宁 〔宋代〕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垌。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
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
先生。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
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
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
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这首词写了作者五十七年的人生感悟,时光渐渐流逝,自己已步入老年,刚刚在林边的小庵里安居。与老友相遇,欣喜看到雪花飞舞,呈现出吉祥的气象。大地上白雪皑皑,宛如珍珠洒落,孩子们在雪中嬉戏,满载而归。明年希望能看到银色的海洋,悠然自得地观看繁荣的景象。
谈到人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已久,蚂蚁和丘壳的争斗已经结束,蜗牛的角也不再战斗。趁着身体尚健,何不畅饮一杯好酒?与乡村的歌舞相随,也不必去问那些文人墨客。虽然我已忘却许多,但对于酒的情感却无法抹去,朋友们相聚尽情畅饮,忘却世间的烦恼。
作者介绍
王以宁,字仲方,号尚书,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写词,风格清新自然。王以宁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王以宁老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酒的珍视。在岁月的沉淀中,他选择以酒会友,以歌舞抒怀,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满庭芳》通过描绘雪景和老友重逢,展现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思考。诗中开篇以“侵寻老矣”引出自己已步入老年,感慨时光飞逝,接着小庵的初筑则是对新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一句,表达了与老友相聚的喜悦,雪花舞动中蕴含着吉祥的气息,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此同时,“遍野跳珠溅玉”形象地描绘了雪的美丽,孩子们在雪地里的嬉闹则增添了生机。
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对未来的期待愈加明显,尤其是“明年待,洗光银海”展现了对繁荣景象的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齐物久,蚁丘罢战”则表达了对于世事和平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思考。
最后,诗中提到的“醉忘形”,则是对酒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整首词在优美的意象中交织着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珍视友谊与生活的乐趣。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洗光银海”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战争的反思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中的“祥”字意指什么?
A. 不幸
B. 吉庆
C. 争斗
D. 忧伤
诗中为何提到“醉忘形”?
A. 因为酒的美味
B. 因为对生活的豁达
C. 因为对酒的厌烦
D. 因为对友谊的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以宁与苏轼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以宁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而苏轼则更加强调对历史与人生的哲思。两者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