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6:10
乱后独来登大阁,
凭阑举目尽伤心。
长堤过雨人行少,
废苑经秋草自深。
破落侯家通永巷,
萧条宫树接疏林。
总输释氏青莲馆,
依旧重重布地金。
在动乱之后,我独自登上高阁,
凭栏远望,满心悲伤。
长堤上,雨后行人稀少,
荒废的园子,秋草深深蔓延。
破败的侯家通往长巷,
萧条的宫殿树木与稀疏的树林相接。
最终还不及释氏的青莲馆,
依旧是层层叠叠的金色布地。
作者介绍:李士元,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之后,诗人独自登阁,感受到国家的破败和个人的孤独,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李士元的《登阁》是一首充满忧伤和感慨的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战乱后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诗的开头“乱后独来登大阁”,直白地表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内心的孤独。接着,凭栏远望,目光所及是一片凄凉,长堤上行人稀少,仿佛在诉说着世事的变迁。
诗中“废苑经秋草自深”一句,展现了昔日繁华已成荒凉的对比,秋草深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接下来的“破落侯家通永巷”,则进一步揭示了曾经显赫一时的侯家如今的凋零,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贵族的衰落。
诗的结尾部分提到“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将佛教的清净与现实的繁华对比,表达了对心灵宁静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内心情感。比如通过“废苑”和“青莲馆”的对比,表现出对宁静的向往。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动乱后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沉痛回忆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感受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李士元生活在哪个朝代?
“乱后独来登大阁”中的“乱”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莲馆”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士元的《登阁》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王之涣的作品则更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的豪情。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情绪,而后者则是对难以言表的孤独与伤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