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7
隔年离恨未能平,枨触空庭暮雨声。
几日青苔连竹榻,一春绿树掩柴荆。
风云径路空辽绝,诗酒情怀懒送迎。
便欲携琴寻叔夜,坐看海月沓潮生。
隔了一年,心中的离愁别恨依然无法平息,空荡的庭院里,晚上的雨声敲打着枨木的门。几天来,青苔长满了竹榻,春天的绿树遮掩了柴荆。风云变幻,通往远方的路显得格外遥远,诗酒之间的情怀也懒得再去迎送。便想携琴去寻访叔夜,静坐观望海上的明月与潮水翻涌。
沈初,字鉴泉,号云龙,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早年游历四方,诗风清新而含蓄,常以山水、离愁为题材。
该诗创作于沈初的晚年,正值他心境沉静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寄朱笠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反思。首联“隔年离恨未能平”勾勒出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离恨交织,令人心痛。接下来的“枨触空庭暮雨声”,则通过雨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种种不易。
诗中间的“几日青苔连竹榻”,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青苔的滋生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春绿树掩柴荆”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事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接下来的“风云径路空辽绝”则显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情怀的懒散更是落寞的体现。
最后两句“便欲携琴寻叔夜,坐看海月沓潮生”则是一种向往与寄托,诗人希望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海月与潮水的交融,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表达了他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离恨”指的是什么?
A. 思乡之情
B. 离别的愁苦
C. 爱情的甜蜜
“便欲携琴寻叔夜”中的“叔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孤独与惆怅
C. 激昂
与王维的《鸟鸣涧》对比,沈初的诗更为沉静与内省,而王维则在自然中表现出更为洒脱的情怀。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