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54
《河内诗二首》 作者: 李商隐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
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
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轻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北声。
低楼小径城南道,犹自金鞍对芳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河岸景象,鼍鼓声沉沉,水流艰涩,秦地的丝竹乐器显得格外寂静。常娥的衣衫单薄,难以抵挡寒意,皓月映照下的蟾蜍显得分外明亮。碧城的冷落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中,轻帘重幕和金钩栏杆交相辉映。灵香未能送到两位皇子那里,孤独的星星高悬在相风的竿上。
在八桂林边,九芝草丛生,我与短襟小鬓的友人相遇。踏入门内暗自数着一千个春天,愿在闰年留住那一轮明月。栀子花香与蓼草香交织,停下脚步等候君子。阊门外,夕阳下吴歌悠远,陂边的绿菱香气扑鼻。后溪微风起,船帆闪烁着断断续续的芙蓉影。轻身奉你,唯恐身形太轻,双桨划动间,樽酒清冽。不要因风雨而停止摇扇,这曲子断肠,唯有北方的音调。低矮的楼房旁,小径通往城南,依旧在金鞍前对着芳草。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时,政治腐败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让他感到无奈与悲伤。
《河内诗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商隐对秋夜河岸的深刻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思考。通过鼍鼓的沉沉声响,营造出了一种凝重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一句,常娥的衣衫薄弱,映衬出夜晚的寒意,蟾蜍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浓厚的秋意与诗人的思乡之情。
后面的诗句则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时刻,短襟小鬓的相逢仿佛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而“愿去闰年留月小”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诗歌在表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友情与理想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测试:
《河内诗二首》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常娥”象征什么?
“轻身奉君畏身轻”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商隐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意象的丰富,而杜甫则多表现社会现实与人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