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33
人日即事
作者: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
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
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
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
离家恨得二年中。
在今天这个人日的日子里,文王的寓言又回响在耳边,
子晋的笙声恰好与此日相应。
舜帝的德行和农作的时间太过遥远,
周朝的流火之月更是说不尽的长久。
用镂金制作的胜利象征流传着荆楚的风俗,
用彩色的剪纸映射出晋地的风情。
我独自思念道衡的诗,苦于心中愁苦,
离家已经两年,心中的怨恨难以排遣。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以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闻名,尤其擅长写感情的抒发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他的诗风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人日即事》这首诗写于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这一天被视为人类的生日,民间有庆祝的习俗。李商隐在这一天写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慕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慨,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苦闷的反思。
《人日即事》展现了李商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开篇提到文王的寓言和子晋的笙声,显示出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随后的诗句中,李商隐通过对舜帝德行和周朝流火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悠久与人类道德的传承,同时表明了当前时代的无奈与沧桑。最后两句则深切地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及诗歌创作的苦涩,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体现了李商隐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意象交错,给人以深思的余地。诗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既古典又具有个人色彩的诗风。
诗歌主题主要围绕对历史的敬仰、对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李商隐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怀念,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中提到的“文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子晋吹笙”中的“子晋”指的是哪方面的代表?
诗中提到的“流火”象征什么?
李商隐的《人日即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李商隐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