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内

《寄内》

时间: 2025-05-02 04:49:42

诗句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42

原文展示: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白话文翻译:

桑树刚刚发芽便要告别,柿树的叶子半红却还未归来。不如村里的妇女懂得四季变换,及时为田夫准备秋天的衣物。

注释:

  • 条桑:指的是桑树的嫩枝,寓意新生和变化。
  • 柿叶:柿子树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村妇:指乡村的妇女,代表着对自然节气的敏感和体察。
  • 田夫:指农民,象征着勤劳和对季节变化的依赖。
  • 捣衣:指用捣衣机加工衣物,暗示着秋冬季节的来临。

典故解析:

此诗主要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和对农村生活的赞美。诗中提到的桑树和柿树,均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常见的植物,象征着农耕生活的节奏。白居易在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农村妇女对时节的把握,体现了他对平凡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赞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白话诗著称,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平易近人,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诗歌鉴赏:

《寄内》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诗,白居易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引入了对人生活的思考。在诗的开头,桑树和柿树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桑树初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柿叶的半红则暗示着秋天的临近,两个自然现象在时间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生活中的无常。

接着,诗人转而赞美村妇的智慧,她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季节的变化,并为田夫准备秋天的衣物。这不仅体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朴素,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要角色。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劳动者的赞美,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人文关怀诗人的深厚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条桑初绿即为别:春天的桑树刚发芽就意味着要告别冬天,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2. 柿叶半红犹未归:秋天的柿子树叶子已经开始变红,但人们还不急于归来,表现出一种对时光的无奈。
    3. 不如村妇知时节:转折句,提出村妇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展现出她们的智慧。
    4. 解为田夫秋捣衣:村妇为田夫准备秋天的衣物,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致关心。
  • 修辞手法

    • 对比:桑树与柿树的对比,表现出不同季节的特点。
    • 象征:桑树、柿树分别象征春与秋,代表了生命的周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桑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离别。
  • 柿树:象征秋天的成熟与丰收。
  • 村妇:象征着智慧和对生活的把握。
  • 田夫:象征着辛勤劳动和对季节变化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条桑”指的是什么?

    • A. 树的嫩枝
    • B. 一种花
    • C. 田地
  2. “柿叶半红犹未归”中“半红”指的是:

    • A. 秋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结束
    • C. 夏天的盛景
  3. 诗中提到的村妇主要是指:

    • A. 农民的妻子
    • B. 城市的女工
    • C. 学者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作品,展现秋天的意境。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长恨歌》:同样关注人间情感,但主题更为宏大,聚焦于爱情与历史。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白居易《白居易诗全集》
  • 徐志摩《诗词鉴赏》
  • 张岱年《唐诗三百首解析》

相关查询

昭君怨 午晴至园中 北望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三首以谢 病中 月中归驿舍 幽居遣懹 早春新晴 幽事 初夏幽居杂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燕额虎头 包含眩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瞟觑 鼻字旁的字 龙骧虎视 厄字旁的字 白头山天池 授业解惑 户字头的字 臼字旁的字 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上天下地 拼死拼活 物以希为贵 刁斗森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