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4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40:54
赠柏岩禅师
作者: 周贺 〔唐代〕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柏岩禅师的赞美与敬仰。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野外的寺庙中时常思念,常常游历灵山。年纪大了,仍然穿着僧袍,生病后更爱读经。乞讨时嫌弃村子远,喜欢沿着平坦的溪路走。多年居住在柏岩,却已不再记得柏岩的名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灵山”,可能与佛教中的灵山胜境有关,寓意着修行者在灵山中寻求智慧与解脱。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其诗风多样,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具有深厚的佛教思想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中渗透着禅宗的思想,表现出诗人对禅师的崇敬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赠柏岩禅师》这首诗从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禅理的思考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便设定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诗人常在此处思索,深感灵山的神秘与美丽。诗中提到“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展现了诗人虽年老多病,依然坚守信仰,勤于修行的精神,体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
接下来的“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则是对生活的真实描绘,乞食的艰辛与对安静宁和环境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他在村庄与溪水之间的选择,似乎也暗示了对世俗与超脱的思考。
最后一句“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在柏岩住了多年,然而似乎已经忘却了其名,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佛教禅理中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思想,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A. 灵山和野寺
B. 村庄和溪水
C. 披衲和柏岩
诗中提到“乞食嫌村远”,主要描述了什么?
A. 对村庄的喜爱
B. 生活的艰辛
C. 寻求修行的地方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赠柏岩禅师》的详细解析与探讨,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