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6:51
栖霞道中示蕴山
作者: 翁方刚 〔清代〕
从我负书非曰归,
诗情先逐晓云飞。
重阳细雨迟黄菊,
六代精蓝冷翠微。
远眺合教青眼共,
深谈喜未素心违。
洞天且莫题名姓,
苔藓濛濛恐湿衣。
我背着书本并不算是归去,
而是诗情则如晨曦中的云彩飞舞。
重阳节时细雨潺潺,黄菊花开得迟缓,
六朝的蓝天在冷风中显得微弱。
远望时,青眼相对,彼此默契,
深入交谈时,心中却不愿偏离本心。
在这洞天中,暂且不提你的名字,
苔藓湿润得让我担心衣衫会被打湿。
逐:追逐,赶上;合教:相互交流;青眼:青色的眼睛,象征着睿智与理解;素心:纯洁的心,未曾变心;洞天:隐秘的地方,指世外桃源;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象征着自然的湿润与清幽。
作者介绍:翁方刚(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游历栖霞道时的心境,结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展现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际交往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翁方刚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寻求灵感,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开头两句中,他以“负书”自谦,虽未回归却心系诗情,形象地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重阳细雨迟黄菊”一句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细雨与黄菊的结合,既有秋天的萧瑟,又透出一种细腻的美感。接下来的“六代精蓝冷翠微”则将时空拉远,六朝的历史与当下的自然交融,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为内省,“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强调了真诚与信任的重要。而“洞天且莫题名姓”,则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强调真诚与内心的纯粹,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苔藓濛濛恐湿衣”中“苔藓”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翁方刚的这首诗更为沉静内敛,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关注人生的豪情与畅快。这种对比表现了不同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