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26
偶成
—— 钱起
含毫意不浅,微月上帘栊。
门静吏人息,心闲囹圄空。
繁星入疏树,惊鹊倦秋风。
始觉牵卑剧,宵眠亦在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宁静与思考。诗人在微弱的月光下,静静地写作,思绪缠绵。门外的官吏已经安静下来,心中感到无拘无束,仿佛囚笼也变得空旷。繁星穿过稀疏的树枝,惊动了倦怠的喜鹊,夜风轻拂,带来一丝秋的凉意。此时,作者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世俗的牵挂和烦恼,而在这样的夜晚,连睡眠似乎也显得格外公正。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少城,江苏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作者的一次静夜思考中,反映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偶成》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全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思。开头两句“含毫意不浅,微月上帘栊”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月光微弱却依然照亮了诗人的内心。接下来的“门静吏人息,心闲囹圄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外界的宁静与内心的自由,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繁星入疏树,惊鹊倦秋风”,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宁静的美感,夜空中的星星与树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最后两句“始觉牵卑剧,宵眠亦在公”则是对内心状态的自省,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烦恼与牵挂,然而在这样的夜晚,他也感到了一种难得的公正与宁静。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让整个诗篇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诗中“门静吏人息”意指:
A. 门外很嘈杂
B. 门外的官吏已经休息
C. 门被锁上了
D. 官吏在门口等候
“繁星入疏树”描绘的意象是:
A. 繁忙的城市
B. 宁静的夜晚
C. 生机勃勃的春天
D. 暴风雨的天空
诗中的“心闲囹圄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状态?
A. 忧虑与焦虑
B. 自由与宁静
C. 愤怒与不满
D. 忍耐与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