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0:55
闻子规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客时春秋过半生,
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
却笑子规犹乱鸣。
在客居的时光中,春秋已经过了一半,
那枝头的子规鸟,最让我感到牵挂。
从南方归来,故乡已经有一万里远,
却看到子规依然在枝上乱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因其鸣叫常与思乡、离别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子规”不仅是鸟,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客居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春秋时分,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却在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惆怅。
《闻子规》是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作,诗人在客居的生活中,时光如白驹过隙,春秋已逝,然而他内心的牵挂与孤独愈加明显。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秋的季节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子规”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情感的共鸣。杜鹃鸟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忧愁与不安,而这种情感又与故乡的遥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的“南来故国一万里”更是强调了距离的遥远,表现了诗人无法回归的无奈。尽管身在异乡,心中仍系念着故土,这种情感在汉字的笔触中流露无遗。最后一句“却笑子规犹乱鸣”则带有一丝自嘲和无奈,似乎在说,即使子规在枝头叫得再欢,也无法改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浓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杜鹃鸟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子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离别、哀伤相关联,体现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觉悟。
诗词测试:
《闻子规》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李弥逊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黄鹂
诗中“南来故国一万里”表达了哪种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闻子规》和《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着重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而后者则以月夜为背景,传达更为直接的思乡情怀。
推荐书目:
以上是《闻子规》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