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子规

《闻子规》

时间: 2025-04-29 13:20:55

诗句

客时春秋过半生,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却笑子规犹乱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0:55

原文展示:

闻子规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客时春秋过半生,
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
却笑子规犹乱鸣。


白话文翻译:

在客居的时光中,春秋已经过了一半,
那枝头的子规鸟,最让我感到牵挂。
从南方归来,故乡已经有一万里远,
却看到子规依然在枝上乱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时:指在外做客的时间。
  • 春秋过半生:春秋季节已经过去了一半,暗指时间的流逝。
  • 子规:指杜鹃鸟,因其叫声悲切而闻名。
  • 关情:表示牵挂、关心。
  • 南来:从南方而来。
  • 故国: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
  • 乱鸣:指子规的叫声不安稳,似乎在表达某种情绪。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因其鸣叫常与思乡、离别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子规”不仅是鸟,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客居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春秋时分,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却在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闻子规》是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作,诗人在客居的生活中,时光如白驹过隙,春秋已逝,然而他内心的牵挂与孤独愈加明显。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秋的季节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子规”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情感的共鸣。杜鹃鸟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忧愁与不安,而这种情感又与故乡的遥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的“南来故国一万里”更是强调了距离的遥远,表现了诗人无法回归的无奈。尽管身在异乡,心中仍系念着故土,这种情感在汉字的笔触中流露无遗。最后一句“却笑子规犹乱鸣”则带有一丝自嘲和无奈,似乎在说,即使子规在枝头叫得再欢,也无法改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浓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时春秋过半生:在外客居,春秋已过一半,感叹时光流逝。
  2. 子规枝上最关情:杜鹃鸟在树枝上鸣叫,令我最为牵挂。
  3. 南来故国一万里:从南方而来,回首故乡已是万里远。
  4. 却笑子规犹乱鸣:却看到杜鹃依旧在枝头叫,似乎在嘲笑我。

修辞手法:

  • 拟人:子规被赋予情感,似乎在与诗人对话。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子规象征着思乡情绪。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杜鹃鸟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思念与离别。
  • 春秋: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故国:象征归属与怀念。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子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离别、哀伤相关联,体现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闻子规》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李弥逊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黄鹂

  3. 诗中“南来故国一万里”表达了哪种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闻子规》和《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着重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而后者则以月夜为背景,传达更为直接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传研究》

以上是《闻子规》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江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秋扇 寄梁先辈 刳肠龟 贻徐生 寄吴国知旧 寄体休 南归舟中二首 对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隶字旁的字 靡知所措 力字旁的字 行言自为 底粪 皇亲国戚 马牙褶 适婚 龍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袒臂挥拳 里字旁的字 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好谋无决 跳萧 以身作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