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5:12
碧空溶溶月华静,
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
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
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
风吹白露衣裳冷。
在碧蓝的天空下,月光静静地洒落,
月中愁苦的人影孤独地吊着。
花虽开过,残菊依然倚在稀疏的篱笆旁,
树叶纷纷落下,衰老的桐树旁冷冷的井水。
北方的大雁匆匆而飞,似乎感受到秋天已近尽头,
邻居家的鸡鸣得晚,才知道夜色漫长。
我凝视着这一切,不发一语,心中满是思绪,
微风吹来,白露湿润了我的衣裳,感到一阵寒意。
诗中提到的“塞鸿”与“邻鸡鸣”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表现了秋冬的交替,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诗作于晚秋时节,描绘了秋冬交替之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晚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凄清而又富有情感的秋夜场景。诗中开头的“碧空溶溶月华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紧接着的“月里愁人吊孤影”则将这种宁静打破,引入了愁苦的情感。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花开残菊傍疏篱”,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衰败,残菊旁边的稀疏篱笆更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塞鸿飞急觉秋尽”一句,表达了秋天即将结束,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邻家的鸡鸣声“迟知夜永”,则表现了时间的漫长。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最后,诗人以“风吹白露衣裳冷”收尾,白露带来的寒意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寒冷与孤独。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碧空溶溶月华静”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邻鸡鸣迟知夜永”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