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0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9:21
夜泛西湖五绝
作者: 苏轼 〔宋代〕
新月生魄迹未安,
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
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
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
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
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
船过惟有菰蒲声。
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
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
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
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
就视不见空茫然。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西湖泛舟的情景。新月刚刚升起,清晰的月光尚未完全显现,船只轻轻飘荡在湖面。今晚的月亮如同一块美丽的玉璧,吸引着游人们在深夜欣赏。
在夜深人静时,月亮慢慢降落,虽欲落未落,景色格外奇特。明天的事情谁又能预料呢?不知何时能够看到苍龙已西沉的景象。
苍龙已沉入西边的水域,牛斗星横在天际,东方的星星渐渐升起。渔人们在天亮之前收起渔具,划船经过时只听到菰蒲的声音。
湖面上禁渔,都是盗钓者。菰蒲生长无边,水面一片茫茫,荷花在夜晚开放,散发着风露的香气。渐渐地看到远寺的灯光,更期待在月黑时欣赏湖光。
湖光既不是鬼魅也不是神仙,风平浪静,湖面光辉灿烂。转瞬之间,船只进入寺庙,随后便看不见了,留下空旷的感觉。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尤其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但他依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苏轼被贬至杭州之际,他在西湖的夜晚泛舟,感受到湖光山色的美丽,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西湖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交融,构成了这首诗的动人画面。
《夜泛西湖五绝》是一首描写夜晚西湖美景的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也渗透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新月生魄迹未安”引入,展现了月亮初升的宁静与美丽,既描写了外在景色,又传达了内心的感受。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星辰变化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诗中对渔民生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尤其在“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中,诗人试图揭示自然的真实与美好,并通过这种真实与人类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最后,诗人以“就视不见空茫然”收尾,带有一丝哲学的意味,反映了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整首诗以自然之美引发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诗意与哲理的完美结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星辰与湖光的描写,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新月生魄”中的“新月”指的是什么?
A. 新年的开始
B. 刚升起的月亮
C. 月亮的满月状态
在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渔民的生活的?
A. 渔民们在忙碌
B. 渔民们在安静收筒
C. 渔民们在嬉闹
诗中提到的“苍龙”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神秘的力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