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从圣集乞黄岩鱼鮓

《从圣集乞黄岩鱼鮓》

时间: 2025-05-07 18:11:22

诗句

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

千里来从何处?

想看舶浪帆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1:22

原文展示:

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
千里来从何处?想看舶浪帆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道美食的细腻和美丽,前两句写了鱼鲜的色泽和质感,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美味的渴望与期待。

注释:

  • 截玉:指的是切割成块的美味鱼肉,形容其洁白如玉。
  • 凝膏腻白:形容鱼肉的细腻和光滑。
  • 点酥:指用油炸过的酥皮,形容美食的香脆。
  • 粘粟:指用粟米粉制作的食物,形容其外观轻盈。
  • 千里来从何处:表现了对美食来源的好奇。
  • 想看舶浪帆风:想象那船只在海浪中迎风而行,运送美味的情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纯,号澄心,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其政治动荡与经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美食,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以及对远方美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从圣集乞黄岩鱼鮓》是一首描写美食的诗,透过精致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味的向往与赞美。前两句“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黄岩鱼的色泽与质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鲜美的气息。鱼肉如玉般洁白,细腻如膏,油炸的酥皮又为其增添了诱人的色彩,使人忍不住想要品尝。后两句则转向对远道而来的美食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舶来品的好奇与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是对美食的向往,更是对生活中种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截玉凝膏腻白”:用“截玉”形容鱼肉的洁白,暗示其珍贵和美味;“凝膏腻白”强调鱼肉的细腻与滑腻。
    • “点酥粘粟轻红”:这里的“点酥”说明鱼的做法,形容其外皮酥脆;“粘粟轻红”则是形容一种轻盈的外观,可能是用粟米粉制作的点心。
    • “千里来从何处”:表现了对这道美食来源的好奇,带有探索的意味。
    • “想看舶浪帆风”:描绘了想象中那艘船在海浪中乘风而行,带着美味而来,充满了诗意的期待。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例如“截玉”是比喻鱼肉的洁白,增强了美感,且前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食物的视觉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对美味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鲜美与生活的富饶。
    • :象征高贵与洁白,传达出食物的珍贵。
    • :象征着远方与期待,表现了对遥远美味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范成大
      •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鱼的形象主要是用什么比喻的?
      • A. 玫瑰
      • B. 玉
      • C. 银
      • D. 珍珠
    3. 诗中诗人对美食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与期待
      • C. 反感
      • D. 忽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 《山中送别》- 王维
  •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从圣集乞黄岩鱼鮓》与苏轼的《赤壁赋》可以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美食的细致描写,而后者则更注重对景色的宏观描绘,体现了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胡端约岩桂六首 和胡秉彝敷文岩桂四首 和胡秉彝敷文岩桂四首 和胡秉彝敷文岩桂四首 韩子温母秦国太夫人挽诗 韩子温母秦国太夫人挽诗 过鄱阳湖适遇便风湖面如镜喜而有作 观雪 观雪 故庐陵府君葛公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衣香鬓影 人字头的字 包含归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铁扒 强鲠 亚尹 擗踊号叫 接不上茬 略无忌惮 夕字旁的字 百年大计 弋字旁的字 白桦 铁板钉钉 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