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43
访舫公不遇老僧同回
物外访禅隐,萋萋霜草深。
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
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
在这物外的地方,我寻访禅宗隐士,但只见霜草丛生深幽。
香云弥漫在佛阁上,落叶轻轻地洒落在松树的阴影下。
木纳的老僧性情淡泊,幽静栖息如寒鸟般的心境。
重重的门扉紧闭而寂静,何处才能找到孤独的踪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以访禅为主题,隐士的形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香云、落叶等意象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向文焕,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追求禅意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佛教思想,表达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内心安宁的矛盾,使得诗人常常借助自然与佛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禅宗隐士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的“物外访禅隐”直接点明了诗人寻访隐士的目的,然而“萋萋霜草深”所描绘的景象却显得孤寂而深远,揭示了寻访过程中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则通过对佛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佛教文化中那种超然的境界。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进一步深化了对老僧的刻画,老僧的淡泊与寒鸟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心境的向往。而最后两句“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则以重重的门扉与孤独的寻找相对应,反映了现实的封闭与内心的渴望之间的矛盾,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以清雅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思索,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内心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现实孤独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物外”指的是什么?
A. 物质世界之外
B. 物品的外部
C. 人际关系
“香云沉佛阁”中的“香云”象征什么?
A. 自然的芬芳
B. 佛教的氛围
C. 孤独的心境
诗人对老僧的描绘是:
A. 傲慢的
B. 淡泊的
C. 急躁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更注重景色的美与意境的悠远。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死变化,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向文焕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向文焕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