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2:26
病起见庭菊,几劳栽种工。
可能经卧疾,相倚自成丛。
翠萼低含露,金英尽亚风。
那知予爱尔,不在酒杯中。
我生病时看到庭院里的菊花,想起栽种它们的辛劳。
或许它们在我卧病期间,依靠自己默默生长成丛。
翠绿的花萼低低地沾着露珠,金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
谁能知道我对你的喜爱,根本不在于酒杯中的酒。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庭菊”常在诗文中象征高洁、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坚韧态度。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隐士、清雅相联系,代表着在逆境中依然坚韧的生命力。
齐己(779年-847年),字子华,号无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带有淡淡的哲理色彩。
此诗作于齐己晚年,正值秋季,诗人因病卧床,看到庭院中盛开的菊花,激发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他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尽管身处病榻,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在病中观察庭院菊花的感受。诗人以菊花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诗人提到自己生病时看到菊花,回忆起栽种的辛劳,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付出与收获。接着,通过“可能经卧疾,相倚自成丛”,诗人反思生命的坚韧,菊花在逆境中依然生长,象征着无论环境如何,生命总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后两句的描写则更为生动,翠绿的花萼沾着露珠,金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一句“那知予爱尔,不在酒杯中”,更是点出诗人对菊花的深厚感情,表明他对生命的热爱并不依赖于酒醉,而在于对自然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这一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与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诗人在病床上体悟到,尽管身体虚弱,心中仍存一份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崇敬,反映了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A. 玫瑰
B. 菊花
C. 兰花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酒的热爱
B. 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C. 对官场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