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吊双泉大师真塔

《吊双泉大师真塔》

时间: 2025-07-27 20:30:49

诗句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

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

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

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30:49

原文展示:

《吊双泉大师真塔》
作者:齐己 【唐代】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
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
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
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

白话文翻译:

这座塔屹立在高高的山峰之后,碑文刻在崭新的巨石上。
我不知道这句话该托付给谁。
我静静地坐着,云雾缭绕,山中月光照耀着真实。
后来来游览的信徒,依然辨不清方向。

注释:

  • :指佛教中的塔,通常是用来供奉舍利。
  • :高耸,形容塔的高大。
  • 碑镌:碑文被刻在石头上。
  • 分付:托付、交代。
  • 云生衲:指禅宗僧人穿着的袍子,形容身处云雾中。
  • 游礼者:指前来参拜的信徒。
  • 迷津:迷路的地方,比喻困惑、不知所措。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齐己(约780年-841年),唐代著名诗人和禅僧,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禅理而受到后世推崇。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齐己对双泉大师的纪念中写成,反映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信徒的关怀。

诗歌鉴赏:

齐己的《吊双泉大师真塔》以清幽的自然景色和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宗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中“塔耸层峰后”一开始便引人入胜,塔作为佛教的象征,承载了信仰与精神追求。而“碑镌巨石新”则暗示了对宗教传统的尊重与延续。接下来的“分付与何人”,展现了诗人对传承与沟通的迷茫,似乎在质疑自己的话语能否被理解和接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一句“犹认指迷津”不仅点出信徒的困惑,也反映了人们在信仰道路上的寻求与迷失。诗中透出的禅意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塔耸层峰后”:描绘塔的高耸,象征着信仰的高度。
    • “碑镌巨石新”:碑文新刻,代表着新的传承与记忆。
    • “不知将一句”:表达诗人对自己话语的无奈。
    • “静坐云生衲”: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融入。
    • “空山月照真”:月光照耀,给人以清晰而真实的感受。
    • “后徒游礼者”:信徒依旧前来拜访,反映出信仰的延续。
    • “犹认指迷津”:尽管信徒众多,却仍然在迷茫中寻求方向。
  • 修辞手法

    • 对比:塔与云山的对比,反映出信仰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塔象征着信仰的坚定,碑文则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隐喻:诗人自我怀疑的情感通过“分付与何人”体现。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思索与对人类迷茫的关怀,体现了诗人对传承与理解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象征宗教信仰的高度与永恒。
  • :代表了禅意与超脱,隐喻着无常与变化。
  • :象征真实与明澈,给人以启迪。
  • 石碑: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齐己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填空题:诗中“塔耸层峰后”描绘了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游礼者”是指前来参拜的信徒。 (对/错)

答案:

  1. A. 唐代
  2. 高耸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关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 诗词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与齐己的《吊双泉大师真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但风格各异,前者更为奔放,后者则更显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齐己诗文选评》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李山人草堂 访程山人不遇 东岩 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 其一 过泰山 台阳杂咏 其八 台阳杂咏 其七 台阳杂咏 其六 台阳杂咏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阁的词语有哪些 文韬武略 涌结尾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含意未申 人马座 跼蹐不安 老气横秋 病字头的字 门字框的字 溉盥 单人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宵衣旰食 收拢 瑞雪兆丰年 拯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