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1:55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
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
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
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
新青排故叶,馀纷笼疏理。
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
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
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
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
曲直既了然,孤高何卓尔。
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
妓席拂云鬓,宾阶荫珠履。
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
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
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
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
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竹子的高洁品质。诗人认为高人必定喜欢竹子,因为它寄托了美好的情感。竹子挺拔的节干适合在战场上立足,虚心的态度适合待人接物。百花争妍,然而威风凛凛的凤凰难以栖息。诗人则在战鼓声中,将东南的美竹移植到这里。用梁国的土壤,浇灌它清澈的泉水,使得竹子得地而色泽依旧,向上生长的势头更是显著。新的青竹排开了旧叶,残余的杂乱也得到疏理。即便隔着墙壁,何以仍会有尘埃飘落?今时此刻,遮蔽的事物已去,白天的光芒让人倍加注视。竹林已经成型,光辉如玉一般。匠人用心描绘,洗净了自己所指之处。事物的曲直已经清晰,孤高的竹子何其卓越。垂下的竹梢遮蔽了屋内,竹笋也向前侵袭。筵席上轻拂着云鬓,宾客的阶前荫凉如珠履。抱着琴随意玩弄,手持书卷可斜倚而坐。露水下悬挂着明亮的珰饰,风来时韵味清新。竹子坚贞而贯穿四季,独特的标格超越了百花。年末时自应明白,繁华怎能与竹子相比?古往今来无赠竹的诗篇,从此高声吟唱。只要一听清瑶音,便会长久萦绕在耳边。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其作品以清新、俊逸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哲理和社会批判,反映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因令狐相公赠送竹子而作,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在那个时代,竹子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着坚韧与高尚的品格。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是一首以竹为主题的诗,展现了竹子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诗中通过对竹子形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赞美。竹子象征着正直、坚韧的精神,与众多花草的妍媚相对立,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中提到的“高人”和“威凤”暗示着追求卓越之人的品格,竹子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更加高耸入云。
此外,诗中通过描绘竹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反映出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诗人用“新青排故叶,馀纷笼疏理”展现了竹子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整首诗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和追求。
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强调坚韧和高洁的品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情感在最后的“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中得以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终身热爱与赞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竹子的品格与精神,反映出诗人对高洁、不屈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人必爱什么植物?
诗中“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表达了什么含义?
“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