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01
原文展示:
顾亭林 胡松年 〔宋代〕 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 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 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 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
白话文翻译:
海山之间荡漾着美好的气息,千年来传承着古老的居所。 一生读书的地方,竹林和柏树静谧而稀疏。 忠诚和义气如同白日般明亮,名声不会被埋没在幽暗的废墟中。 后代的子孙如今还有多少,谁能继续补充他们的故事。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松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或读书时,对古代遗迹和历史人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胡松年在游历或读书时,对古代遗迹和历史人物的感慨。通过对顾亭林的描述,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顾亭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诗中“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描绘了古老居所的宁静与美好,而“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则进一步以竹柏的静谧稀疏来象征读书地的清幽。后两句“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直接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评价,认为这样的名声不会被埋没。最后一句“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则引发了对历史传承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后代能否继续传承前人精神的担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顾亭林的描述,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评价,以及对后代能否继续传承前人精神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忠义贯白日”中的“白日”象征什么? A. 光明和正直 B. 遗忘和埋没 C. 广阔和深远 D. 美好和宁静
诗中“竹柏静以疏”中的“竹柏”象征什么? A. 高洁和坚韧 B. 光明和正直 C. 遗忘和埋没 D. 广阔和深远
诗中“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 B. 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C. 对美好和宁静的向往 D. 对广阔和深远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