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己亥杂诗 其二一六

《己亥杂诗 其二一六》

时间: 2025-04-23 10:20:35

诗句

瑰癖消沉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

金灯出土苔花碧,又照徐陵读汉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20:35

原文展示:

瑰癖消沉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
金灯出土苔花碧,又照徐陵读汉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慨,认为自己沉迷于古典的习惯虚妄,尽管有一篇瑰丽的古文典籍,却无从体味其中的真谛。金灯虽从土中出土,苔藓花色碧绿,但仍然照耀着徐陵在读《汉书》的场景。

注释:

  • 瑰癖:指对古文或古典作品的偏爱与沉迷。
  • 消沉:精神低落,失去进取心。
  • 结习虚:沉溺于习惯中,反而使思维空虚。
  • 典宝:指珍贵的文献或典籍。
  • 金灯:象征光明与智慧,可能指古代文献的价值。
  • 徐陵: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编纂了《昭明文选》。
  • 汉书:是汉代的历史书籍,由班固所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诗人、政治家,因其诗风独特而备受推崇。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 其二一六》是龚自珍在反思古典文化与个人处境的过程中所作。诗中首先展现了作者对古文的沉迷,然而这种沉迷并未带来内心的愉悦,反而让他感到一种虚无的空洞。这种对古典的执着,既是对历史的追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接着,诗中提到的“金灯”和“苔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智慧与光明,而后者则暗示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脆弱。这对比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文化的向往,也揭示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体而言,诗作表现出一种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与对现实的不满,情感深沉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瑰癖消沉结习虚:表达对古典文化的沉迷与内心的失落。
  2. 一篇典宝古文无:尽管有珍贵的古文,但难以真正理解其内涵。
  3. 金灯出土苔花碧:象征着智慧的光辉与自然的生机。
  4. 又照徐陵读汉书:描绘了一个文学研究的场景,暗示对古代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金灯出土”和“苔花碧”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灯和苔花分别象征智慧与生命,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文化传承的价值与个人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失落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灯:象征智慧与光明,代表着古典文化的价值。
  • 苔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瑰癖”是什么意思?

    • A. 杰出的才华
    • B. 对古文的偏爱
    • C. 对现实的逃避
  2. “金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知识与智慧
    • C. 权力
  3.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什么感受?

    • A. 满足与愉悦
    • B. 无奈与失落
    • C. 忍耐与接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龚自珍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但龚自珍更多地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迷恋,而杜甫则在诗中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梁山寺 炭泉险道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棋室 阆州东园十咏 其二 清风台 寄友人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淘河 寄题阆州开元寺泽师竹轩 梁景和 长举 守居园池杂题·寒芦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刚褊自用 杂蚁 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寝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改元 卤字旁的字 窃据要津 包含豫的成语 酒伶 活剥生吞 人字头的字 巛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郊外 避人眼目 瞳子 亡命之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