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晓过函谷关

《晓过函谷关》

时间: 2025-05-03 21:42:04

诗句

因韩为赵两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纵使鸡鸣遇关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2:04

原文展示:

因韩为赵两游秦,
十月冰霜渡孟津。
纵使鸡鸣遇关吏,
不知余也是何人。

白话文翻译:

由于韩和赵两国使者游说秦国,
十月时节,冰霜覆盖,渡过孟津。
即使在鸡鸣时分遇到关口的官吏,
也不知我究竟是谁。

注释:

  • 因韩为赵:因韩国和赵国的关系,指两国联合。
  • 游秦:游说秦国,即外交活动。
  • 十月冰霜:指时令已到十月,天气寒冷,霜降。
  • 渡孟津:孟津是渡口,指从这里过河。
  • 纵使:即使,表示让步。
  • 鸡鸣:指清晨时分,鸡叫的声音。
  • 遇关吏:遇到关口的官员。
  • :我,诗人自称。
  • 何人:指的是“谁”,表达身份的疑惑。

典故解析:

“函谷关”是古代著名的关口,位于今河南省,历史上常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中提到的“鸡鸣”暗示了早晨的时光,常与旅行与人生的起点相关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涉,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录,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己身份的思考,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

诗歌鉴赏:

《晓过函谷关》以清晨的旅途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渡过函谷关的心情。诗的开头提到韩赵游秦,暗示了当时的外交活动,诗人与时事紧密相连。十月的冰霜,给人一种孤寂和寒冷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迷茫,虽身处在官吏的视野中,却感到无所归属。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李涉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将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旅途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因韩为赵两游秦:表面上描述两国的外交活动,实际上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观察。
    • 十月冰霜渡孟津:描绘了冰冷的环境,暗示了旅程的艰辛。
    • 纵使鸡鸣遇关吏:即使在清晨遇到官吏,这个细节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压迫。
    • 不知余也是何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疑惑,反映了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寒冷的环境与清晨的希望形成对比,增加诗的层次感。
    • 象征:冰霜象征着时间的严酷与生命的冷漠。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游离感,反映了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意象分析:

  • 冰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寒冷。
  • 鸡鸣: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与无奈相结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因韩为赵”指的是什么?
      • A. 两国联合
      • B. 两国战争
      • C. 两国友好
    2. 诗人为何在意“鸡鸣遇关吏”?
      • A. 反映时间
      • B. 表达身份迷茫
      • C. 体现旅途辛苦
    3. 诗中“冰霜”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希望
      • B. 冷漠与孤独
      • C. 友情的温暖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诗词对比

    • 李涉与王之涣的诗作中都涉及到旅途与时光的主题,但李涉更关注个人身份的迷茫,而王之涣则更多地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楞枷山房二绝 口占 族叔畴甫老死於场屋人共惜之其子得瑞梅於园 续洗兵马上李制置 和黄几叔墨梅二绝 凉月二首 次韵可庵梅 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三首 鹧鸪天(为老人寿) 又敬和还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天瑞 门字框的字 魚字旁的字 美食甘寝 火烧眉毛 和鼎 里字旁的字 包含草的成语 尽辞而死 圮族 荆开头的成语 嬴土 石字旁的字 咬紧牙根 耳濡目及 三绝韦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