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05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 李涉
单于都护再分疆,
西引双旌出帝乡。
朝日诏书添战马,
即闻千骑取河湟。
将家难立是威声,
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
马头行处即长城。
朔方忠义旧来闻,
尽是邠城父子军。
今日兵符归上将,
旄头不用更妖氛。
这首诗描写了边疆的军事情况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单于和都护的再度分疆,暗示着边境的动荡。双旌高扬,象征着朝廷的权威;朝阳下,诏书的发出则意味着朝廷对战马的征召,显示出战事的紧迫。千骑奔赴河湟,表明了对边疆的重视与保护。诗人感慨自己家难以立足于这样的威声之下,而卫霍的名字却没有被多次传扬。自元和平蜀之后,边疆的防线已然成为长城。朔方的忠义之士历来受人敬仰,尤其是邠城的父子军。最后,诗人提到兵符归于上将,表明对未来战事的信心与期待。
李涉,唐代诗人,字君平,号天池,生于盛唐时期,以诗文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边塞的壮丽景色及军旅生活。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之际,诗人以邠州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及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边疆士兵的敬意。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是一首充满军事气息和爱国情怀的作品。全诗通过对边疆局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思考。开篇即提到“单于都护再分疆”,这不仅是对边疆局势的直面,也是对国家分裂的隐忧。诗人在描绘战马和征兵的同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士兵的敬意,尤其是“将家难立是威声”一句,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卫霍名”更加突显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追忆历史人物,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怀念与敬仰。此外,诗中“马头行处即长城”的意象,既是对边疆防线的描述,也是对历史的感慨。随着时光的流逝,忠臣良将的名字已渐被遗忘,这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士人的希望与祝福。最后一联“今日兵符归上将,旄头不用更妖氛”,则传达出对未来局势的积极展望,表达了对上将的信任,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围绕对边疆形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对忠义之士的怀念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的情感基调饱满而坚定,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单于在诗中代表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诗中提到的“卫霍”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最后一句“旄头不用更妖氛”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