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2:10
《别何员外》
作者:元结
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
吾见何君饶,为人有是夫。
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岖。
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
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犹是尚书郎,收赋来江湖。
人皆悉苍生,随意极所须。
比盗无兵甲,似偷又不如。
公能独宽大,使之力自输。
吾欲探时谣,为公伏奏书。
但恐抵忌讳,未知肯听无。
不然且相送,醉欢于坐隅。
谁能够守住清白的名声,谁又能继承世俗的儒雅?
我见何君真是富有,为人是这样的。
被贬官二十年,始终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
我终究不怕贫穷和卑贱,心中没有什么牵挂。
忽然遇到知己,几个月后就得到了官职的符印。
我仍是尚书郎,收税来江湖。
人们都关心民生,随心所欲地满足所需。
比起盗贼没有兵器,比起偷窃又更不如。
您能独自宽容大度,让他人自愿付出。
我想探求时局的谣言,为您奏上书信。
但恐怕会触及忌讳,不知道您是否肯听。
不然就暂且相送,醉酒欢聚在角落。
作者介绍:元结(约659年-740年),字子渊,唐代诗人,曾担任过多种官职,以其诗歌和散文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结被贬后,反映了他对朋友何员外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思考,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和对知己的珍惜。
《别何员外》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诗中通过对友人的寄情和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引入,表达了对清白与儒雅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经历了贬职的磨难后,显得愈发珍贵。
接着,作者回忆自己二十年的贬谪生活,尽管生活贫困,但内心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物质所困。此时他与知己重逢,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似乎又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诗中提到的“收赋来江湖”,表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切。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何员外的尊重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复杂关系的担忧。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真诚的情感中,传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生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清白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官场复杂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黜官”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何员外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清躅”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