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赵正字蟹

《次韵赵正字蟹》

时间: 2025-07-28 17:34:33

诗句

嗔尔横行为多足,割尔两螯如割玉。

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

吴江十月天霜寒,吴人微尔不举餐。

萑蒲勿讶束尔急,与虎争强能上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4:33

原文展示:

次韵赵正字蟹 赵师秀 〔宋代〕

嗔尔横行为多足,割尔两螯如割玉。 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 吴江十月天霜寒,吴人微尔不举餐。 萑蒲勿讶束尔急,与虎争强能上山。

白话文翻译:

生气的你横行霸道,因为你有许多脚。 割下你的两只螯,就像割下珍贵的玉石。 可怜你虽有甲壳却不自卫, 评价你一身黄色的外壳胜过你的肉。 在吴江的十月,天气霜寒, 吴地的人们因为你的微小而不愿举筷。 不要惊讶于被迅速束缚, 你与老虎争强,甚至能上山。

注释:

  • 嗔尔:生气你。
  • 横行:横着走,形容螃蟹的行走方式。
  • 多足:指螃蟹有许多脚。
  • 两螯:螃蟹的两只大钳子。
  • 如割玉:比喻切割螃蟹的螯像切割玉石一样珍贵。
  • 有甲不自卫:指螃蟹虽有硬壳但不善于自卫。
  • 黄胜肉:指螃蟹的外壳颜色(黄色)比肉更吸引人。
  • 吴江:地名,今江苏吴江。
  • 天霜寒:形容天气寒冷,有霜。
  • 微尔:小看你,指螃蟹。
  • 萑蒲:指用蒲草捆绑螃蟹。
  • 束尔急:迅速捆绑你。
  • 与虎争强:比喻螃蟹虽小但有勇气。
  • 能上山:形容螃蟹的勇敢,甚至能爬山。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对螃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小生物的观察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螃蟹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小生物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诗中,“嗔尔横行为多足”一句,既描绘了螃蟹的行走方式,又赋予了螃蟹一种生动的情感。“割尔两螯如割玉”则运用比喻手法,将螃蟹的螯比作珍贵的玉石,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螃蟹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嗔尔横行为多足”: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螃蟹生气的情感,同时描绘了螃蟹的行走方式。
    • “割尔两螯如割玉”:运用比喻,将螃蟹的螯比作玉石,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怜尔有甲不自卫”:表达了对螃蟹虽有硬壳但不善于自卫的同情。
    • “评尔一身黄胜肉”:指出螃蟹的外壳颜色比肉更吸引人。
    • “吴江十月天霜寒”:描绘了吴江地区的寒冷天气。
    • “吴人微尔不举餐”:反映了当地人对螃蟹的小看。
    • “萑蒲勿讶束尔急”:告诉读者不要惊讶于螃蟹被迅速捆绑。
    • “与虎争强能上山”:比喻螃蟹虽小但有勇气,甚至能爬山。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嗔尔横行为多足”,赋予螃蟹生气的情感。
    • 比喻:如“割尔两螯如割玉”,将螃蟹的螯比作玉石。
    • 对仗:如“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形成语言上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 通过对螃蟹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小生物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横行:描绘螃蟹的行走方式。
    • 两螯:螃蟹的两只大钳子,象征力量。
    • 黄胜肉:螃蟹的外壳颜色,象征美丽。
    • 天霜寒:描绘寒冷的天气,增强诗的氛围。
    • 萑蒲:用蒲草捆绑螃蟹,象征束缚。
    • 与虎争强:比喻螃蟹的勇气,象征勇敢。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割尔两螯如割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2. “怜尔有甲不自卫”表达了诗人对螃蟹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同情 C. 厌恶
    3. “吴江十月天霜寒”描绘了什么? A. 温暖的天气 B. 寒冷的天气 C. 晴朗的天气
    4. “与虎争强能上山”比喻了螃蟹的什么特点? A. 胆小 B. 勇敢 C. 懒惰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通过描写春江晚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通过对小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
  •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相比,赵师秀的《次韵赵正字蟹》更加注重对小生物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师秀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永真竹居 题丁野夫画 忆滇春 喜曾翰林奉使交阯回二首 其二 喜曾翰林奉使交阯回二首 其一 寄演此宗 题黄鹤山人王叔明画 谢寄符 送妓人出家 谨次府判朝议江公之韵·游阳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枯 毛字旁的字 乘坚策肥 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知轻重 银牒 与开头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防范 附翼攀鳞 伤财劳众 血海深仇 立字旁的字 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窥测一斑 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緁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