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雨中遣愁

《雨中遣愁》

时间: 2025-05-01 15:13:18

诗句

花已开时人正愁,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下却珠帘懒凭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3:18

原文展示:

雨中遣愁
花已开时人正愁,
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
下却珠帘懒凭楼。

白话文翻译:

在花儿盛开的时候,人们却正感到愁苦;
插在头上的花簪让人感到羞愧。
这一春天令人厌烦,没有一个晴天,
珠帘低垂,懒得倚靠在楼上。

注释:

  • 花已开时:花已经盛开之时,通常象征着美好和生机,但这里却与愁苦相对比,暗示了内心的矛盾。
  • 使人羞:花簪的美丽反衬出内心的愁苦,产生一种羞愧感。
  • 可厌:令人厌烦、厌倦的意思。
  • 珠帘:指用珠子或透明材料做的帘子,常用来装饰窗户或门,象征着遮蔽和隔绝。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桂,宋代诗人,诗风细腻,常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描写生活细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却因天气阴沉而愁苦,反映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失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雨中遣愁》是一首充满愁绪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开与天气的阴雨,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压抑。首句“花已开时人正愁”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虽然外界的自然景象是美好的,但内心却充满了愁苦。这种矛盾让人感到深刻的无奈。而“花簪头上使人羞”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表达内心的不安与羞愧,花簪本应是美丽的象征,却因愁苦而显得有些多余。

接下来的两句“一春可厌无晴日,下却珠帘懒凭楼”不仅表现了对春天阴雨天气的厌倦,也象征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诗中“珠帘”象征着隔绝,暗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屏蔽。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深刻矛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花开之时,应该是快乐的季节,然而诗人却感到愁苦,暗示内心的痛苦。
    • 第二句:花簪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突显了羞愧之感。
    • 第三句:表达对无晴春日的厌倦,春天的美好因阴雨而失去光彩。
    • 第四句:懒得倚靠在楼上,显示出无精打采的状态,内心的沉重。
  • 修辞手法

    • 对比:花开与愁苦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情感冲突。
    • 象征:花簪象征美好,珠帘象征隔绝与孤独。
    • 拟人:将春天描述为令人厌烦,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展现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美好与生命,但在诗中却成了愁苦的来源。
  • 花簪:既是装饰也是负担,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 珠帘:象征隔绝与孤独,表现出与外界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已开时”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愁苦
    • C. 孤独
  2. “珠帘懒凭楼”中的“珠帘”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隔绝
    • C. 生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此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但陆游的作品多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 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在描写春天的作品中,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白话文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望夫石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过汪氏别业其二 秋浦歌十七首 其二 赠崔侍郎 空城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齐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鸿商富贾 雄夫 人穷嘴碎 包含翻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育的词语有哪些 高才捷足 包含隐的成语 足字旁的字 苗裔 追光 参阅 革字旁的字 磁骨 火树琪花 殳字旁的字 不可言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