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

《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

时间: 2025-05-04 02:02:47

诗句

登望思虑积,长亭树连连。

悠扬下楼日,杳映傍帆烟。

入夜四郊静,南湖月待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2:47

原文展示

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
作者:皎然 〔唐代〕

诗歌内容:
登望思虑积,长亭树连连。
悠扬下楼日,杳映傍帆烟。
入夜四郊静,南湖月待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开元寺楼上送别崔少府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眼前是层层叠叠的树木,令人思绪万千。夕阳的余晖洒下,映照着水面上隐约的帆影。夜幕降临,四周变得宁静,南湖上的明月等待着归船的到来。

注释

  • 登望:登高望远,思绪纷乱。
  • 思虑积:思考和忧虑不断积累。
  • 长亭: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地方,象征离别。
  • 杳映:微弱而模糊的映照。
  • 傍帆烟:旁边的帆影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朦胧。
  • 四郊静:四周的乡村都变得宁静。
  • 南湖月:南湖上的明月,象征着思念和等待。

典故解析

  • 开元寺:唐代著名寺庙,历史悠久,象征着文化与信仰。
  • 崔少府:历史上人物,可能为诗人友人,送别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生活在唐代,他以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崔少府的场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深切关怀,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开元寺楼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送别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所见的景象,长亭树木成荫,给人以惆怅的感觉。接下来,夕阳的余晖与帆影在水面上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了情感的深邃。最后两句转入夜晚,四周的宁静与南湖的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念与等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与深刻,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望思虑积:站在高处,眼前的景象引发了许多思绪与忧虑。
  • 长亭树连连:长亭与树木相连,形成一片连绵的景致,暗示离别的愁绪。
  • 悠扬下楼日:夕阳缓缓下沉,给人带来悠悠的感触。
  • 杳映傍帆烟:帆影在烟雾中显得模糊,寓意着遥远的思念。
  • 入夜四郊静:夜幕降临,四周的乡村变得安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南湖月待船:南湖上的明月似乎在等待着归来的船只,象征着希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亭树连连”与“悠扬下楼日”,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通过帆影与月亮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蕴含了浓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
  • 树木:象征生机与希望。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回忆。
  • 帆影:象征远方的思念。
  • 明月:象征思念与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自然美
    答案:B

  2. “悠扬下楼日”中的“悠扬”是指什么?
    A. 音乐
    B. 夕阳的余晖
    C. 思绪
    答案:B

  3.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登高为背景,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人生哲理,但更加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
  • 李白《送友人》: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情感更加直接,形式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诗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这首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林千之赠水帘洞黄秀才韵 惜分飞 虞美人 南歌子 浣溪沙 桃源忆故人 鹧鸪天 采桑子 少年游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浑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首尾相连 若有若无 僻壤 包含庇的词语有哪些 同仁一视 欠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麋沸蚁聚 开荒 包字头的字 可遇难求 垂涕而道 无以自容 挺刑 反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