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09
归去田畴问老农,
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
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
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
燕麦戎葵几度风。
回到田边,我向老农请教,
实施新法究竟有什么成效呢?
我早已知道供奉佛像的事情,
却仍然惋惜修书谢公的事迹。
难以塑造的像陪伴着孔子的壁画,
古老的祠堂又有谁来拜访呢?
从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两百年,
燕麦和戎葵几度经历风吹雨打。
叶绍翁(1100-1170),字仲淹,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色彩。
《谒半山祠》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常通过田园生活反思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现状,表达对改革与传统的思考。
《谒半山祠》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归去田畴问老农”引入,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表现出一种田园的宁静与真实。然而随即转向对新法实施效果的质疑,反映了对改革的困惑与不安。接下来的“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与怀念。
“塑像难陪夫子壁”一句,暗示了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的衰退,而“古祠谁访觉王宫”则体现出对历史的追忆。同时,最后两句以“燕麦戎葵几度风”总结,历史的变迁与农田的耕作交织在一起,形成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农业改革的不安、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慨,展现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力与渺小。
诗中提到的“老农”主要代表什么?
A. 年轻人
B. 农民
C. 王室
答案:B
“力行新法竟何功”中的“新法”指的是什么?
A. 新的耕作方式
B. 新的政治改革
C. 新的文化思想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夫子”是指谁?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