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6
青松转路头,白塔枕山肋。
锡飞归上方,杯渡空法迹。
真源不可取,香火供晨夕。
客至变忘言,荒庭秋草积。
青松在路的尽头轻轻摇曳,白塔依偎在山的侧面。
锡杖飞向高处,杯渡空无法寻觅。
真实的源头无法把握,香火在早晚供奉不息。
客人来到这里,恍惚间忘记了言语,荒凉的庭院秋草丛生。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属于士人阶层,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和哲学探讨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杯渡塔》创作于李弥逊游历某地时,目睹自然与人文景观,因而产生的灵感。他的创作背景受时代的影响,反映了士人对人生的沉思与对信仰的追求。
《杯渡塔》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与人文景观的庄重,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开头两句通过“青松”和“白塔”的对立与结合,传达出一种稳重与灵动的感觉,暗示着人生路途中的不断探索。接着“锡飞归上方,杯渡空法迹”一句,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似乎在寻找一种更高的精神归宿。最后两句则回归现实,客人到访却在荒庭中沉默,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慨与思索。李弥逊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结合自然与人文,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信仰以及自然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中“青松”象征什么?
A. 信仰
B. 坚韧的精神
C. 时间
“香火供晨夕”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信仰的执着
C. 对时间的反思
客人忘记了言语,说明了什么?
A.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
B. 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李弥逊的《杯渡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对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信仰的探讨,而后者则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体现出时代背景下诗人对生命的不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