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时间: 2025-07-27 23:35:36

诗句

病眼逢药不忍窥,飞奴走送已嫌迟。

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5:36

原文展示:

病眼逢药不忍窥,
飞奴走送已嫌迟。
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白话文翻译:

在病痛中遇到药物,不忍心去看;
小侍女送来消息,已经觉得太慢。
我知道你是多么怜惜那娇弱的梅花,
不让春天的心意落到其他的枝头上。

注释:

  • 病眼:病中的眼睛,指因病而视力模糊或无力。
  • 飞奴:小侍女,代指迅速奔跑送信的人。
  • 着意:用心、特别关心。
  • 纤瘦:形容梅花的瘦弱娇嫩。
  • 春心:春天的情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别枝:指梅花以外的其他树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生病期间,正值梅花盛开之际。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与希望的象征,作者在病中恰逢梅花的映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病痛的体验和梅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渴望。开篇以“病眼逢药不忍窥”引入,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无法认真去看待周遭的美。接着“飞奴走送已嫌迟”,则传达了对消息的渴望与焦急,暗示着生活中的不安。随后,诗人转向梅花,提到“定知着意怜纤瘦”,展现了他对梅花的同情与怜惜。这种怜惜不仅仅是对梅花本身的情感,更是对自己病痛的共鸣。最后一句“不放春心落别枝”,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不舍,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坚持与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细腻而复杂,既有病痛的无奈,也有对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眼逢药不忍窥:作者因病而眼睛无力,遇到药物却无法直视,隐喻着他对生命的脆弱感受。
  2. 飞奴走送已嫌迟:小侍女迅速奔来送信,表达了诗人对外界信息的渴望与焦虑。
  3. 定知着意怜纤瘦:诗人意识到他对梅花的怜爱,暗示着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4. 不放春心落别枝:他不愿意将春天的美好情感寄托在其他地方,体现出一种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脆弱的生命,暗示其坚韧与美。
  • 拟人:赋予梅花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飞奴走送已嫌迟”,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病痛中对生命脆弱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寓意深刻,情感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 病痛: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春心: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飞奴”是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小侍女
    • C. 诗人的朋友
  3. 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在病中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梅花的怜惜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安石的《梅花》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弥逊的《病中初见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描绘梅花,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生命脆弱的感悟,而王安石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集》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唐宋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经新丰市,望远山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多稼亭日色甚暖忽有雪数片自晴空而下已而复无 舟中奉怀三馆同舍 同尤延之、京仲远玉壶饯客二首 将睡四首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曾达臣挽词 西园早梅二首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摇首顿足 两叶掩目 绥御 敬仰 吕安题凤 铺谋设计 竖心旁的字 酒酸不售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铺开头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疑词 青字旁的字 匡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