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7:57
江神子(临安道中)
作者:李弥逊 〔宋代〕
梦中北去又南来。饱风埃。鬓华衰。
浮木飞蓬,踪迹为谁催。自笑自悲还自误,
一杯酒,鼻如雷。晓舆行处觉春回。
屑琼瑰。糁苔。病眼冲寒,欲闭又还开。
近水人家篱落畔,遥认得,一枝梅。
在梦中我向北去又向南来,满身风尘,鬓发已渐衰老。
漂浮的木头和飞舞的蓬草,踪迹究竟是为了谁在催促?
我自嘲又自悲,还总是自误,举杯饮酒,仿佛耳边雷声轰鸣。
在清晨的车马行驶的地方,感受到春天的回归。
细碎的琼瑰像雪花一样,拂过青苔。
眼睛因病而感到寒冷,想要闭上又不忍心睁开。
近水的村落边,遥远的地方能认出一枝梅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梦中北去又南来”可理解为人生的浮沉与不定,反映了南宋士人的漂泊心境。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临安的途中,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及对春天的渴望,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词以梦境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以“梦中北去又南来”来引入,暗示人生的漂泊与不定。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形象地表现出“饱风埃”带来的疲惫和“鬓华衰”所反映的年华老去。
“浮木飞蓬,踪迹为谁催”两句,既描写了自身的漂泊,也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被迫感,诗人自嘲自悲,透出一丝无奈与自我反思。此处“一杯酒,鼻如雷”更是将酒与情绪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反抗与逃避。
接下来的“晓舆行处觉春回”则是画面从内心的孤独走向外部的自然,透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近水人家篱落畔,遥认得,一枝梅”则将目光转向远方,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整首词在忧伤中又透出一丝温暖,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刻。“浮木飞蓬”比喻漂泊的生活,“病眼冲寒”则拟人化了眼睛的感受,增加了情感的真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自然与人心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饱风埃”主要表现了什么?
“自笑自悲还自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诗中提到的“一枝梅”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李清照在旅行与思乡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