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涵虚亭

《涵虚亭》

时间: 2025-05-07 16:41:25

诗句

云外众峰檐际横,竹间飞泉窗下鸣。

欲往二乐即歇此,胸怀已自如冰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1:25

原文展示: 涵虚亭 文同 〔宋代〕 云外众峰檐际横,竹间飞泉窗下鸣。 欲往二乐即歇此,胸怀已自如冰清。

白话文翻译: 云外众多山峰在屋檐边横卧,竹林间飞泻的泉水在窗下鸣响。 想要寻找快乐就停歇在这里,心胸已经如同冰一样清澈。

注释:

  • 云外众峰:形容山峰高耸,仿佛在云端之外。
  • 檐际横:指山峰横卧在屋檐的边缘。
  • 竹间飞泉:竹林中飞泻的泉水。
  • 窗下鸣:泉水在窗户下发出声响。
  • 二乐:指寻找快乐。
  • 胸怀已自如冰清:形容心境非常清澈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涵虚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山水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涵虚亭》通过描绘云外众峰、竹间飞泉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的“云外众峰檐际横”和“竹间飞泉窗下鸣”两句,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通过“檐际横”和“窗下鸣”的细腻描绘,增强了诗的生动感和空间感。后两句“欲往二乐即歇此,胸怀已自如冰清”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达到的心灵净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外众峰檐际横”:这句诗通过“云外”和“檐际横”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高远和横卧的姿态,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2. “竹间飞泉窗下鸣”:这句诗通过“竹间”和“窗下鸣”的描绘,展现了泉水的动态美和声音的悦耳,增强了诗的生动感和空间感。
  3. “欲往二乐即歇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寻找快乐就停歇在这里的愿望,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胸怀已自如冰清”:这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在这种环境中达到的心灵净化,心境如同冰一样清澈。

修辞手法:

  • 比喻:“胸怀已自如冰清”中的“如冰清”是一个比喻,形容心境非常清澈宁静。
  • 拟人:“云外众峰檐际横”中的“檐际横”赋予了山峰人的姿态,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净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云外众峰:象征着高远和超脱。
  • 竹间飞泉: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胸怀如冰清: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外众峰檐际横”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峰高耸 B. 山峰横卧 C. 山峰低垂 答案:B

  2. 诗中的“胸怀已自如冰清”表达了什么? A. 心境烦躁 B. 心境宁静 C. 心境复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涵虚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心灵净化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文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月华清 月华清 月当头,夜趣园词集 月华清 咏寒钟 月中行 题陈素素像 月中行 题画 月中行 用刘随州句 月中行 对月 月中行 月中行 游湖心亭戏作 月中行 追补泰轩录事母夫人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角六张 包含拙的词语有哪些 函盖充周 燔灼 隶字旁的字 蛇结尾的成语 文字缘 字正腔圆 虫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骚人逸客 节制之师 种祀 匸字旁的字 杏田 釒字旁的字 兴利节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