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17
原文展示
世间诸味已全疏,惟爱缣缃似蠹鱼。
名霸者来为御史,姓关人去作尚书。
晋师嘿嘿曾何害,楚客昂昂只自如。
安得汉阴归抱瓮,满园青甲灌新蔬。
白话文翻译
世间各种味道已经完全疏远,唯独喜爱书籍如同蠹鱼般沉迷。
有名霸者来担任御史,姓关的人离去成为尚书。
晋国的军队沉默无害,楚国的客人昂首自若。
如何能像汉阴的老人那样,抱着瓮灌溉满园的新鲜蔬菜。
注释
- 缣缃:指书籍。缣,细绢;缃,浅黄色的丝织品。古代常用这两种材料书写或装订书籍。
- 蠹鱼:一种蛀食书籍的小虫,这里比喻对书籍的痴迷。
-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朝廷和地方官员。
- 尚书: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国家政务。
- 晋师嘿嘿:晋国的军队沉默无言。
- 楚客昂昂:楚国的客人昂首自若。
- 汉阴归抱瓮: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汉阴老人抱瓮灌园,比喻隐居不仕,自食其力。
- 青甲:指蔬菜的绿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书籍的痴迷和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世间诸味的疏远和对书籍的痴迷,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缣缃似蠹鱼”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书籍的沉迷,而“名霸者来为御史,姓关人去作尚书”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变迁,暗示了官场的无常和作者对此的淡漠。后两句通过对晋师和楚客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安得汉阴归抱瓮”一句,直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诸味已全疏:开篇即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繁华的疏远,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惟爱缣缃似蠹鱼:通过“缣缃似蠹鱼”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书籍的沉迷。
- 名霸者来为御史:通过历史人物的变迁,暗示了官场的无常。
- 姓关人去作尚书:进一步强化了官场的无常和作者对此的淡漠。
- 晋师嘿嘿曾何害:通过对晋师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楚客昂昂只自如:通过对楚客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安得汉阴归抱瓮:直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 满园青甲灌新蔬: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缣缃似蠹鱼”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书籍的沉迷。
- 对仗:“名霸者来为御史,姓关人去作尚书”通过对仗,强化了官场的无常。
- 典故:“安得汉阴归抱瓮”运用了汉阴老人抱瓮灌园的典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书籍的痴迷和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缣缃:书籍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
- 蠹鱼:对书籍的痴迷的象征。
- 御史、尚书:官场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晋师、楚客:简朴生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汉阴归抱瓮:隐居生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 青甲:田园生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缣缃似蠹鱼”比喻了什么?
A. 对书籍的痴迷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兴趣
-
“安得汉阴归抱瓮”运用了哪个典故?
A. 汉阴老人抱瓮灌园
B. 楚客昂昂
C. 晋师嘿嘿
D. 名霸者来为御史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书籍的痴迷
D. 对历史的兴趣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阅史感事》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庄子》:提供了“汉阴归抱瓮”典故的出处和详细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