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小词代柬,约妹归宁

《如梦令 小词代柬,约妹归宁》

时间: 2025-04-30 20:32:47

诗句

莫为离情消瘦。

转瞬红闺携手。

屈指近元宵,姊妹团圞如旧。

知否。

知否。

恰好月圆时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47

原文展示:

莫为离情消瘦。转瞬红闺携手。屈指近元宵,姊妹团圞如旧。知否。知否。恰好月圆时候。

白话文翻译:

不要因为离别的情感而消瘦。转眼间,我们就能在红闺中携手相聚。指尖数着日子,元宵节即将来临,姐妹们团聚的情景如往常一样。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正好是在月圆之时。

注释:

  • 离情:离别的情感。
  • 消瘦:因忧愁等原因而变得瘦弱。
  • 红闺:指闺房,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居所。
  • 屈指:用手指计算,形容很快就会到来。
  • 元宵: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 团圞:团聚,指兄弟姐妹或亲友相聚的情景。
  • 知否:表示询问对方是否知道。

典故解析:

“月圆”象征着团圆、和谐的家庭氛围,常用来表达对团聚的美好期盼。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家人团聚、欢庆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珍瑶,清代女词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她的词多描写情感,尤其是女性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元宵节前夕,表达了对姐妹团聚的期待,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通过轻快的韵律和清新的意象,传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姐妹情深的细腻情感。开篇以“莫为离情消瘦”引入,既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感慨,又展现了期待团聚的坚定信念。接下来的“转瞬红闺携手”,则用轻快的语气描绘了姐妹间团聚的美好画面,带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氛围。诗中“屈指近元宵”进一步强调了即将到来的节日,暗示着团圆的时刻迫在眉睫。而“姊妹团圞如旧”则展示了她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最后的“知否”一问,充满了亲昵与期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姐妹情深的眷恋。整首词简洁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庭团聚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莫为离情消瘦”:告诫自己和对方不要因离别而感到忧愁。
    2. “转瞬红闺携手”:表达对姐妹相聚的迫切期待。
    3. “屈指近元宵”:暗示元宵节的临近,象征团圆的节日。
    4. “姊妹团圞如旧”:描绘姐妹团聚的温馨场景。
    5. “知否”:用以询问,增添了情感的亲密感。
    6. “恰好月圆时候”:强调团圆的美好时机,寓意家庭和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闺携手”与“姊妹团圞”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称性。
    • 拟人:离情被赋予了情感,使人更易感同身受。
  • 主题思想: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姐妹团聚的期盼,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传递出温暖和亲情。

意象分析:

  • “月圆”:象征团圆、和谐。
  • “红闺”:代表女性空间,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温馨。
  • “元宵”:象征着团聚的节日,传递出欢庆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清明节
    • B. 元宵节
    • C. 中秋节
  2. “屈指近元宵”中的“屈指”是什么意思?

    • A. 拳头
    • B. 用手指计算
    • C. 拍手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离愁别绪
    • B. 对团聚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温庭筠《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诗词对比: 对比陈珍瑶的《如梦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对离愁的感慨与对团聚的渴望,但表现形式上,陈珍瑶的词更显轻快和期盼,而李清照则更为沉重和深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元宵节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夜泊武昌 明会典成赐宴礼部有述馆课 泊邑城 除岁立春日赐百官食春饼应制馆课 凤鸣洞 题家书后 记梦 月夜闻雁 夏夜露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逾淮之橘 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千差万错 麻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无风独摇草 穴宝盖的字 定物 脱口 支字旁的字 别无所求 出自意外 近党 包含梨的词语有哪些 区区之众 凫短鹤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