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58
寄题赵景温筠居轩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相逢汉江边,盗起方如云。
当时苍黄意,亦可无此君。
俗士固鲜欢,王孙终逸群。
清秋不可负,牖壁看修筠。
碧干立疏雨,丛梢冒斜曛。
引君着胜地,世事从纷纷。
何时微月夕,胡床与予分。
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
在汉江边相遇,盗贼如云般兴起。
当时的苍黄之气,似乎可有可无。
世俗之士本少欢愉,王孙贵族终究与他们不同。
清秋的时节不能辜负,窗前墙壁看那修竹。
碧色的竹干在细雨中挺立,树丛顶端冒出斜阳。
引你来到这个胜地,世事纷扰依旧。
何时在微月的夜晚,与你共享这胡床?
高声吟唱呼唤天风,半夜里笙箫声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履善,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变革频繁,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在汉江边相遇之时,表现了对当下世事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此诗以汉江边的相遇为起点,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相逢汉江边”引出,既是景物的描写,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中“盗起方如云”暗示社会的不安定,突显了诗人对世事的关注与思考。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平凡之士的欢愉与王孙贵族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分层与对立。
“清秋不可负,牖壁看修筠”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描绘竹影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清高与自省。后面的“引君着胜地,世事从纷纷”,则是对友人发出的邀请,渴望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逃避世俗的纷扰,享受片刻的宁静。
最后的两句“何时微月夕,胡床与予分。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望,以及在美好夜晚的畅快吟唱,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整首诗在表达对友谊的珍视的同时,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人际关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事的无奈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汉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清秋不可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时间的珍惜
诗中“高吟呼天风”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快乐
C.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寄题赵景温筠居轩》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