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0:13
蚍蜉堪笑亦堪怜,撼树无功更怫然。
赋就柳州聊解祟,诗成彭泽要归田。
身谋共悔蛇安居,理遣须看佛举拳。
怀祖定知当晚合,次君未可怨稀迁。
蚍蜉虽然可笑,但也让人怜悯,
它试图撼动大树却无功而返,心中不免沮丧。
我在柳州写下这首诗,只想解开心中的困扰,
诗成之后,彭泽的山水让我想要归田隐居。
身处尘世,常常后悔自己安于现状,
理智上应当像佛一样懂得放下执念。
怀念祖先,想必知道自己何时能归去,
然而对君王的迁徙,未必能完全埋怨。
陈与义(约1090-1150年),字仲明,号宰臣,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背景是诗人对个人处境的思考与对乡土的怀念。在社会变革和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寄托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这首诗以蚍蜉为引,开篇便展现出一种对小人物的微妙感受,既显得可笑又让人感到怜悯,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蚍蜉的形象象征了那些在生活中拼搏却无力改变现状的人,表现了一种对生活无奈的叹息。接下来的“赋就柳州聊解祟,诗成彭泽要归田”则表达了诗人创作的动机:在繁忙的尘世中,诗歌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解脱心灵的途径。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贯穿全诗,尽管现实的羁绊让他难以实现理想的生活,但他始终不忘对田园的向往。
后四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安逸现状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惆怅。“身谋共悔蛇安居”是一种内心的挣扎,面对世俗的诱惑,诗人对自身的安逸感到悔恨,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怀祖定知当晚合”则是对故土的深情眷念,表现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整首诗在感叹与思索中流露出一种无奈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蚍蜉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无奈与渺小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故土的眷念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蚍蜉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达到什么目的?
“怀祖定知当晚合”意思是: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诗歌表现了豪放与壮志,而陈与义的诗则更为细腻与内省,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