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9:32
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
梅尧臣
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
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
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
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决决流泉活,蒙蒙夕雾平。
榴房生蠹落,蛛网害虫成。
坎黾无时怒,浑鱼自乐清。
高台从兽窟,古道有根横。
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
雨后残留的余晖洒在湖面上,塘边静谧我独自漫步。
荷叶上积满了水珠,天空中的彩霞轻盈如霓裳。
疲倦的鸟儿倚靠在柳树上,蚯蚓聚集在水洼里。
我的帽子被林间的枝条碍住,衣裳则被野蔓缠绕。
水边的客人剥着芡实,蒲草在水中轻轻摇动。
涓涓流水活泼而生动,薄薄的晚雾轻轻弥漫。
石榴花的果实因虫害而掉落,蛛网中也成了虫子的陷阱。
田坎上青蛙不时发怒,浑浊的鱼在水中悠然自得。
高台通向兽的洞穴,古道上树根横生。
然而我写景的意境未能达成,月光皎洁地照耀着城池。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他的诗风与李白、杜甫等人相对,更多地关注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表达。
此诗作于夏日的西湖,梅尧臣在雨后傍晚漫步时的所思所感。西湖的自然景色与他内心的情感交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是梅尧臣在西湖游览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夏日雨后西湖的宁静景象。诗的开头通过“雨余残照”与“塘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如“倦禽倚卧柳”,显示了生命的惬意与恬淡。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的视角逐渐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转向微观的细节,诸如“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展现出与自然亲密的互动和对周遭环境的敏感。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诗人在描写中透露出一种遗憾,“写景未能就”,尽管目之所及如画卷般美丽,却难以尽情表达内心的所有感受。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对美景的赞叹,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令人深思。
整首诗旨在描绘西湖的夏日景色,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同时流露出对美好景象无法完全表达的惆怅之情。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倦禽倚卧柳”中的“倦”字是什么意思?
诗人在写景时感到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