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6:13
法海寺访空上人
作者: 徐延寿 〔清代〕
随身瓢与笠,此外更无余。
懒补破衣著,爱寻贫寺居。
香厨三顿粥,石榻半床书。
日见禅窗下,甘蕉日渐疏。
随身只带着一个瓢和一顶斗笠,其他的东西一无所有。
懒得去补那破旧的衣服,更喜欢在这贫困的寺庙里居住。
香厨里每天有三顿粥,石榻上铺着半床书籍。
日复一日,在禅窗下,甘蕉树的枝叶渐渐稀疏。
作者介绍:
徐延寿,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徐延寿造访法海寺时,表现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法海寺访空上人》是一首反映隐逸生活与内心宁静的诗作。诗中,徐延寿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他在法海寺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诗人以“随身瓢与笠”开篇,直接展示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认同与向往。
“懒补破衣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生活态度,诗人对破衣服的漠视,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香厨三顿粥,石榻半床书”,则将生活的朴素与精神的追求结合起来,既有温饱的满足,又有读书的乐趣,显示了诗人对心灵生活的重视。
最后一句“日见禅窗下,甘蕉日渐疏”,则用“甘蕉”的形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禅意的深邃,给人以悠然自得、淡泊明志的感觉。整个诗作不仅描绘了一个清净的生活场景,更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思想,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随身带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厨三顿粥”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破衣服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