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25
金陵南数十里江心烈山崒然特起犹金山也家人
山如浮玉一峰立,江似海门千顷开。我欲此中成小隐,莫教山脚有船来。
江心的烈山高耸而立,宛如金山,屹立于金陵南面数十里处。山峰如同浮动的玉石,独自矗立;江水则如同大海的门户,广阔无垠。我想在这里隐居,然而请不要让船只在山脚停靠。
“金山”在中国文学中常指代富贵、名利之地,《西游记》中有提到“金山寺”。而“隐者”则是道家文化中追求与世隔绝、回归自然的理想。
晁补之(约1055-1125),字承德,号少山,南宋诗人、词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隐逸的理想。
此诗作于晁补之游历金陵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金陵的江山壮丽,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感悟,想要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寻找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用“山如浮玉”和“江似海门”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宁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世界。诗中通过对比“山如浮玉”与“江似海门”,强调了山水的独特和壮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接下来的“我欲此中成小隐”,则是诗人的自我表露,表达了他渴望在此地隐居的愿望。这种隐逸的向往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是对心灵的追求。在最后一句“莫教山脚有船来”中,诗人希望能够在这片宁静的山水中不受打扰,展现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拒绝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由宁静的精神追求。
诗中“山如浮玉”指的是:
A. 山的颜色
B. 山的形状
C. 山的高度
“我欲此中成小隐”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追求名利
B. 渴望隐居生活
C. 旅行探险
“莫教山脚有船来”中,诗人希望:
A. 有人来访
B. 自己能隐居
C. 不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