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7:07
金丹妙通灵,子有遗世术。
石髓不成餐,闵予多滞骨。
丝声纺事暮,捣声寒事来。
竹叶将菊花,及时同一杯。
匏器祀天地,贵质不贵华。
土缘井渠繁,生气泄大和。
革面固非性,小人变丹青。
木鸡本无心,风雨安所能。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家修炼和世俗生活的思考。前四句提到金丹的神奇与遗世的技艺,暗示作者对道家丹道的追求与思考;接着提到石髓无法作为食物,表达对物质的无奈;后面几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傍晚纺织的声音和寒冷中捣药的声音,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常。竹叶与菊花的结合,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及时的享受。最后几句则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内在的质朴与真实,批评了表面的华丽与小人的狡诈。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3-1110),字叔明,号惭愧,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是山水田园诗,融入了丰富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感悟与对道家思想的理解,表明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哲学思考的体现。诗中通过对金丹与石髓的对比,揭示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晁补之在诗中用细腻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生活的平淡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无奈与超然。诗的最后几句传达了一种对小人及不真诚的批判,显示了作者追求真理与内在品质的坚定信念。整体上,这首诗融合了道家哲学与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灵性与自我完善的理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如“丝声纺事暮,捣声寒事来”,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追求内在品质、反对表面华丽的思想,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丹”代表什么?
a. 物质财富
b. 道教的长生不老药
c. 普通食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竹叶将菊花,及时同一杯”,这句表达了对____的享受。
判断题:诗中对“小人”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认同。(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八音歌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均探讨了生活的哲学与对自然的思考,但晁补之的作品更加强调内在品质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生命感慨与乡愁的情感。两者在语言风格和意象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学追求。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