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二十一首)

《咏史(二十一首)》

时间: 2025-05-04 07:48:20

诗句

永嘉昔溃乱,南渡驰五马。

长江画天堑,九庙扇灰灺。

岂无运甓人,亦有誓江者。

眢池不扬波,灵物栖旷野。

哀哀黍离泪,空向新亭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8:20

原文展示

永嘉昔溃乱,南渡驰五马。长江画天堑,九庙扇灰灺。岂无运甓人,亦有誓江者。眢池不扬波,灵物栖旷野。哀哀黍离泪,空向新亭洒。

白话文翻译

在永嘉之乱后,众人南渡,奔赴江南,像是骑着五匹马。长江如同一道天堑,阻隔了南北。难道没有人运送砖石来重建家园吗?也有誓言要捍卫江山的人。然而,周围的池塘却没有波澜,灵物只在荒野中栖息。哀伤的离别泪水,空自向新亭洒落。

注释

  • 永嘉:指永嘉之乱,发生在公元304年,是东晋时期的一次严重的社会动乱。
  • 驰五马:形容逃奔的急切,五马象征着快速的逃离。
  • 长江:指长江,象征着南北的分隔。
  • 九庙:指的是供奉的地方,象征着祭祀和历史的遗迹。
  • 运甓人:运送砖石的人,象征重建家园的希望。
  • 眢池:指池塘,象征着平静和无波动的状态。
  • 灵物:指神灵或精怪,寓意离散的灵魂。
  • 黍离:象征离别,指的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士衡,号千里,明代初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诗词、散文和戏剧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刘基的作品常常结合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初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变革之际,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表达了对故土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南渡与战争背景,使得全诗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

诗歌鉴赏

《咏史(二十一首)》不仅是一首描写历史事件的诗,更是一个关于人类命运与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诗中以“永嘉昔溃乱”开篇,直接点出历史背景。接着用“南渡驰五马”描绘出无数人为了生存而逃离故乡的图景,表现出历史的无情和人们的无奈。

长江作为自然界的伟大象征,不仅是地理上的阻隔,更是情感上的隔离,诗人通过“画天堑”的比喻,增强了这种分隔感。接下来的“岂无运甓人,亦有誓江者”则表现了在乱世中仍有重建家园的希望与决心,然而“眢池不扬波,灵物栖旷野”却又将这种希望与现实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哀。

最后的“哀哀黍离泪,空向新亭洒”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沉痛结合,表达了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无情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丰富,展现了刘基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与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永嘉昔溃乱:开篇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直接引入诗歌的主题。
  2. 南渡驰五马:描绘了人们在乱世中的逃亡。
  3. 长江画天堑:将长江比作天堑,强调了南北的隔绝。
  4. 九庙扇灰灺:隐喻历史的沧桑与祭祀的空虚。
  5. 岂无运甓人:提问,表明在乱世中总有人想要重建。
  6. 亦有誓江者:虽然有重建的决心,但却在现实中遭遇困境。
  7. 眢池不扬波:强调静默与无声,表现出悲凉。
  8. 灵物栖旷野:灵物的栖息,象征着离散和孤独。
  9. 哀哀黍离泪:用黍离象征离别,传达情感的深沉。
  10. 空向新亭洒:情感的倾泻,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长江比作天堑,增强了孤独感。
  • 排比:通过对比“运甓人”和“誓江者”,突显出人们在历史面前的渺小。
  • 对仗:如“哀哀黍离泪,空向新亭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家园失落的哀伤以及对未来重建的渴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诗人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自然的伟大。
  • 五马:象征逃奔与急迫,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
  • 灵物:隐喻离散的灵魂与无处栖息的孤独感。
  • 黍离:象征离别与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永嘉”是指什么? A. 一个人名
    B. 一场历史事件
    C. 一座城市
    D. 一种植物

  2. “长江画天堑”中的“天堑”意指什么? A. 天空的裂口
    B. 自然的障碍
    C. 形容长江的广阔
    D.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

  3. 诗中“黍离”象征着什么? A. 丰收
    B. 离别与思念
    C. 幸福与团圆
    D. 战争与死亡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诗,描绘了动乱中的无奈与悲痛。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刘基的《咏史》在主题上都涉及国家动乱带来的伤痛,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刘基则在历史叙述中融入了更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研究》:探讨明代文学背景及代表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和赏析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饮东湖亭用硕夫韵 富沙道中 次韵郎中弟见寄 次韵王才元少师杂花 其二 范参议宜人高氏挽诗二首 渡横溪 次韵明甫西园之什 其二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和少章喜晴 仪真道中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代 尢字旁的字 送故迎新 四点底的字 触目皆是 皇带子 造景 投鼠之忌 逐名趋势 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回嗔作喜 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涎着脸 鹤立企伫 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