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0:43
摸鱼儿 伤春
作者: 刘基 〔元代〕
问春光,尚馀几许,伤心前夜风雨。
夭桃艳杏都吹尽,兰茝变成荒楚。
春欲去,但渺渺青烟,白水迷津渚。
多情杜宇,有恨血滋宵,哀音破晓,千叫一延伫。
蓬莱路,还是鲸涛间阻,神仙缥缈何处?
琼楼玉殿深留景,不见下方尘土。
谁最苦?瞑色滞双飞燕子归无主。
那堪诉与。又暗壁残灯,重门转漏,呜咽梦中语。
问春天的光景,还有多少呢?想起前夜的风雨,令人伤心。夭折的桃花和艳丽的杏花都已被风吹尽,兰草和其他花草已经变得荒凉。春天即将离去,但只见那渺茫的青烟,白水迷雾中的小洲。多情的杜鹃鸟,带着怨恨的血泪,在夜里啼叫,哀音在天亮时依然回响,千声呼唤使人久久不忍离去。通往蓬莱的路,依旧被鲸涛阻隔,神仙的身影在何处呢?琼楼玉殿深藏美景,却看不见下方的尘土。谁是最苦的人呢?在昏暗的夜色中,双飞的燕子归来却无处可归。那又怎能诉说呢?只得在暗壁旁的残灯下,重门悄然漏光,呜咽着梦中的话语。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德裕,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参与了明朝的建立。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亦有细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春天的交替之际,诗人在春天即将逝去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失落与惆怅。风雨的来临使他对春光的珍惜更加深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
《摸鱼儿·伤春》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比春天的美丽与即将到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伤感。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春天的各种意象,如夭桃、艳杏等,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诗人在感叹春光已逝的同时,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多情杜宇,有恨血滋宵”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凋零的深刻感受,杜鹃的哀鸣与他内心的悲伤形成共鸣,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痛苦。而最后的“重门转漏,呜咽梦中语”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无奈与思念。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孤寂、伤感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季节变迁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了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主题,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夭桃艳杏”指的是什么?
A. 桃花和杏花
B. 只指桃花
C. 只指杏花
D. 其他花卉
诗中“多情杜宇”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燕雀
D. 鹳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