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2:19
原文展示:
谪官成吏隐,古寺度高秋。 寒灯明夜室,清坐闻更筹。 裘葛屡往还,感彼岁月遒。 吾意方有会,谁能赋离忧。
白话文翻译:
被贬官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在古老的寺庙中度过深秋。 寒冷的灯光照亮了夜晚的房间,静静坐着听到更夫的报时。 衣物的更迭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感慨岁月的紧迫。 我心中有所领悟,谁能写出离别的忧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士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在他被贬官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忧愁的思考。
创作背景: 张耒在政治上曾多次受到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被贬期间,身处古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谪官在古寺中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忧愁的深刻理解。诗中“寒灯明夜室,清坐闻更筹”一句,以寒灯和更筹为媒介,传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而“裘葛屡往还,感彼岁月遒”则通过衣物的更迭,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紧迫感。最后两句“吾意方有会,谁能赋离忧”,则展现了作者对离别忧愁的深刻领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和豁达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和离别忧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在谪官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人生和离别的超脱和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裘葛屡往还”比喻的是什么? A. 衣物的更迭 B. 时间的流逝 C. 季节的变化 D. 生活的变迁
诗中“寒灯明夜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喜悦 D. 热闹
诗的最后一句“谁能赋离忧”表达了什么? A. 对离别的无奈 B. 对离别的理解 C. 对离别的超脱 D. 对离别的忧愁
答案: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