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4:55
原文展示:
初离淮阴闻汴水已下呈七兄
张耒 〔宋代〕
朝离淮阴市,春水满川平。
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
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
人家远不见,柳色烟中明。
轻舟鸣桹子,野静遥相应。
连网收泼刺,嘉鱼饱南烹。
平生晤语欢,促膝联弟兄。
相逢古难得,白发老易生。
樯乌飞更北,汴柳绿相迎。
从今淮山梦,却在凤凰城。
白话文翻译:
早晨离开淮阴市,春水涨满平川。
路边的行人依依不舍,送别也充满情感。
千里积雪融化,布谷鸟催促春耕。
远处的人家看不见,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明亮。
轻舟上敲击着桨,野外的宁静与之遥相呼应。
渔网收起活蹦乱跳的鱼,美味的鱼儿被南方烹饪。
平生交谈欢乐,促膝谈心如同兄弟。
相逢自古难得,白发老去容易。
船上的乌鸦飞向北方,汴河的柳树绿意相迎。
从今以后,淮山的梦,却在凤凰城。
注释:
- 淮阴市:今江苏省淮安市。
- 春水满川平:形容春水涨满,河流平缓。
- 依依:形容不舍的样子。
- 布谷:布谷鸟,春天时常鸣叫,象征春耕。
- 柳色烟中明: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明亮。
- 鸣桹子:敲击船桨的声音。
- 泼刺:形容鱼跳跃的声音。
- 嘉鱼:美味的鱼。
- 晤语欢:愉快地交谈。
- 促膝:靠近坐着,形容亲密。
- 樯乌:船上的乌鸦。
- 汴柳:汴河边的柳树。
- 凤凰城: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古代常称为凤凰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离开淮阴前往汴京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回忆,抒发了诗人离乡背井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离乡背井的复杂情感。诗中“春水满川平”、“柳色烟中明”等句,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而“依依道边人”、“平生晤语欢”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深依恋。最后两句“樯乌飞更北,汴柳绿相迎”,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离淮阴市,春水满川平。”:早晨离开淮阴市,春水涨满平川。
- “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路边的行人依依不舍,送别也充满情感。
- “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千里积雪融化,布谷鸟催促春耕。
- “人家远不见,柳色烟中明。”:远处的人家看不见,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明亮。
- “轻舟鸣桹子,野静遥相应。”:轻舟上敲击着桨,野外的宁静与之遥相呼应。
- “连网收泼刺,嘉鱼饱南烹。”:渔网收起活蹦乱跳的鱼,美味的鱼儿被南方烹饪。
- “平生晤语欢,促膝联弟兄。”:平生交谈欢乐,促膝谈心如同兄弟。
- “相逢古难得,白发老易生。”:相逢自古难得,白发老去容易。
- “樯乌飞更北,汴柳绿相迎。”:船上的乌鸦飞向北方,汴河的柳树绿意相迎。
- “从今淮山梦,却在凤凰城。”:从今以后,淮山的梦,却在凤凰城。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依依道边人”,将行人拟人化,表达不舍之情。
- 对仗:如“春水满川平”与“柳色烟中明”,形成视觉上的对称美。
- 比喻:如“樯乌飞更北”,将乌鸦的飞行比喻为离别的象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期待。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既有对离别的感伤,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机与希望。
- 柳色:象征离别与思念。
- 布谷:象征春耕与新生。
- 嘉鱼:象征美好与丰盛。
- 樯乌:象征离别与远行。
- 汴柳:象征新环境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依依道边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不舍 C. 愤怒 D. 惊讶
- “布谷催春耕”中的“布谷”指的是什么?
A. 布谷鸟 B. 布谷声 C. 布谷种子 D. 布谷人
- 诗中“樯乌飞更北”中的“樯乌”指的是什么?
A. 船上的乌鸦 B. 船上的旗帜 C. 船上的桅杆 D. 船上的风帆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耒《初离淮阴闻汴水已下呈七兄》与王维《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张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春景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张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