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1:28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
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
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行山路有常规,夜深时依然不安宁。 微弱的月光已沉没许久,悬崖倾斜,行路何其艰难。 大江在我面前奔涌,汹涌如同广阔的海洋。 划船的师傅在暗中调理桨,歌声笑语轻轻荡漾在波澜之上。 霜冻浓厚,木头和石头滑腻,风急得手脚冰冷。 入舟后心中千愁万绪,攀登山巅仍旧是万般艰难。 遥望滚滚水面之外,才明白满天繁星如干。 远行令人消瘦,衰老病痛让我羞愧地加餐。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困苦,诗风多描写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人文精神。
《水会渡》创作于杜甫流亡期间,反映了他在艰难的旅途中的种种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水会渡》是杜甫在艰苦旅途中的真实写照,诗中表现了他在大自然的壮丽与险恶之间的矛盾心情。开头两句描绘了山路的艰难,夜晚的焦虑;微月的暗淡象征了诗人失落的心情,似乎在暗示他对未来的无奈与担忧。大江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的浩瀚与不可抗拒,汹涌的江水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无常。
而“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则透出一种生活的乐观,尽管身处困境,依然能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一丝慰藉。从“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可以看出,环境的恶劣加重了旅途的艰辛,诗人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后半部分则更为沉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思考。远游使他感到疲惫与衰弱,衰疾的羞愧感让他意识到生活的残酷与无情。通过对水面与星空的遥望,诗人似乎在寻找人生的意义与方向,这种深思熟虑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反思。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在旅途中的艰辛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终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引发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对比杜甫的《水会渡》与李白的《将进酒》,杜甫更强调生存的苦难和对命运的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生活哲学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