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33:09
燕入非旁舍,鸥归祗故池。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燕子飞入的不是旁边的房舍,鸥鸟归来只到旧日的池塘。
断了的桥再也没有木板,卧着的柳树自行生出新枝。
因此山阳这地方变得繁华,我却感到无比惭愧,想起鲍叔的知音。
原本的友谊已经零落殆尽,白发之年泪水双双垂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鲍叔知,出自《史记·卷六十·平原君赵佗列传》,强调知音难觅,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怀念与惋惜。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诗风沉郁,关切民生,作品以现实主义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晚年,杜甫流亡在外,回忆故地与旧友,感慨友谊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反映了他的孤独与悲凉。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思考的诗,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友谊的渴望。开头的“燕入非旁舍,鸥归祗故池”描绘了燕子和鸥鸟的归来,但它们所归之处并不是热闹的地方,而是那曾经熟悉的旧池塘,暗示着时间流逝后,情感的孤寂与失落。
接下来的“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则以一幅破损的景象,展现了环境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这一转折中,诗人感受到的是对往昔的怀念,对故友的惋惜。后两句“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透出一种自愧与惆怅,山阳的繁华与自身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鲍叔知的典故则更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最后“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以白首之年,泪水双垂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且深沉。整首诗在少许的自然描写中,渗透着浓厚的人生哲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友谊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深刻反映了杜甫晚年的孤独与惆怅,具有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断桥无复板”中的“复”字意思是:
A) 再
B) 失去
C) 幸存
D) 在
诗中提到的鲍叔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朋友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帝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