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句

《句》

时间: 2025-04-27 17:28:05

诗句

野人误向人閒老,为谢金华洞里云。

莫言归去无人伴,自有中天月正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8:05

原文展示:

野人误向人閒老,为谢金华洞里云。莫言归去无人伴,自有中天月正明。


白话文翻译:

一位山野之人误以为在世俗中年老的朋友,为了感谢你在金华山洞中所说的云彩。不要说我回去后无人作伴,其实中天的明月正好照耀着我。


注释:

  • 野人:指的是隐居在山野中的人,代表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 人閒老:意指在尘世中变老的人,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感慨。
  • 金华洞:金华山的一个著名景点,此处可能暗指美好的景象或回忆。
  • 中天月:指正当中天的明月,象征着孤独却又清澈明亮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约730年-约799年),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擅长表达隐逸生活的情趣和哲理。他的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加深之时。顾况身居山野,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内心的宁静。首句“野人误向人閒老”即点出了作者对自我身份的思考,身为“野人”的他与世俗中人形成鲜明对比,思考人生的意义。接下来的“为谢金华洞里云”,折射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激与欣赏,金华山的云彩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莫言归去无人伴”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与释然,尽管回归尘世后没有伴侣,诗人却在此时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最后的“自有中天月正明”则是诗人在孤独中找到的亮光,明月象征着理想与清明的心境,提醒人们在孤独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光亮。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寻与对孤独的从容接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人误向人閒老”:诗人借“野人”自喻,表达了对尘世的思考与反省。
    • “为谢金华洞里云”:内心的感激与自然景色的美好交融。
    • “莫言归去无人伴”:即使孤独,诗人仍然坦然面对。
    • “自有中天月正明”:强调在孤独中找到内心的光明和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比作内心的光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清晰。
    • 对仗:如“无人伴”和“月正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孤独的接受、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哲思。


意象分析:

  • 野人:象征隐逸生活,与世俗相对立。
  • 金华洞:代表自然的美好,寄托情感的场所。
  • 中天月:象征理想与清明的心境,照亮孤独的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野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繁华
    • B. 隐逸的生活
    • C. 追求名利
  2. 诗中提到的“金华洞”代表了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自然的美好
    • C. 诗人的家乡
  3. “中天月正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孤独中的宁静
    •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顾况《句》与李白《月下独酌》都涉及孤独与自然的主题,但顾况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体现了对友谊的渴望与孤独的苦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顾况生平与作品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句》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查询

饮张氏别墅 送乡人祐上人从师归当阳 桃花鹦鹉 送谭仲章归长沙 归舟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画鸭 送李分虎之滇黔 禹陵 送罗梦章比部省亲还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倩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研精阐微 閠字旁的字 启瞶振聋 海错 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冠开头的成语 巛字旁的字 费尽心思 鸿才大略 咬菜根 包含暇的词语有哪些 劳而不获 杯酒释兵权 刀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且战且退 亵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