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诗七首 其四

《杂诗七首 其四》

时间: 2025-08-07 02:52:23

诗句

寒夜何皛皛,中庭积繁霜。

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

羽衣四三人,各乘白凤凰。

笙响发空际,游云高驰翔。

无缘执霞佩,揽结双明珰。

愿托月中桂,终古有馀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2:52:23

原文展示:

寒夜何皛皛,中庭积繁霜。
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
羽衣四三人,各乘白凤凰。
笙响发空际,游云高驰翔。
无缘执霞佩,揽结双明珰。
愿托月中桂,终古有馀芳。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庭院里积满了厚厚的霜。
天上的风吹过银河,万里之遥都流淌着玉光。
四、三个人身着羽衣,各自骑乘着白色凤凰。
笙声在空中响起,游云在高空中遨游飞翔。
无缘拥有霞光的佩饰,无法相拥那双明亮的珰。
希望能够寄托于月中的桂树,永远留存那芬芳。

注释:

  • 皛皛:意为明亮、清晰,形容寒夜的光明。
  • 繁霜:指霜雪多,形容寒冷的夜晚。
  • 河汉:即银河,古代对银河的称呼。
  • 玉光:形容清冷、明亮的光辉。
  • 羽衣:轻盈的衣服,常用来形容神仙或仙女的装束。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与美丽。
  • :一种古乐器,这里指发出的音乐声。
  • 霞佩:用彩霞装饰的佩饰,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 :指桂树,象征长寿和芬芳。

典故解析:

  • 月中桂:古代文人常将桂树与月亮相联系,象征着清雅和高洁的情操。桂树在中秋节时尤为重要,因传说嫦娥在月中栖息于桂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仕途坎坷,作品多反映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优雅,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杂诗七首》是张翥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他的作品常常受到政治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影响。这首诗可能是在寒冷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渴望的情感,借助瑰丽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杂诗七首 其四》描绘了一幅清冷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透过寒冷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开头的“寒夜何皛皛”直接引入了寒冷的主题,紧接着描绘了庭院中积霜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的冷酷与美丽。接下来的“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则将视野拓展至天空,银河的流动与玉光的闪烁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似乎在描绘一个神话般的场景。

诗中“羽衣四三人,各乘白凤凰”营造出一种仙境的氛围,仿佛诗人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随后的“无缘执霞佩,揽结双明珰”则透露了诗人的失落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无法实现的苦涩情感。最后一句“愿托月中桂,终古有馀芳”则寓意着希望与追求,象征着诗人对永恒与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对比,体现了深邃的哲思和强烈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夜何皛皛:描述寒冷的夜晚,意在营造清冷的氛围。
  2. 中庭积繁霜:描写庭院的霜雪,增强寒冷的意境。
  3. 天风下河汉:将视野延展到天空,描绘银河的壮丽。
  4. 万里流玉光:形容银河流淌的光辉,增添神秘感。
  5. 羽衣四三人:引入仙人形象,表现出非凡的境界。
  6. 各乘白凤凰:白凤凰象征高贵与美好,渲染了优雅的意象。
  7. 笙响发空际:音乐声回荡在空中,增添了动感和灵动。
  8. 游云高驰翔:形象地描绘云的飘逸,营造出自由自在的感觉。
  9. 无缘执霞佩: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无法实现的遗憾。
  10. 揽结双明珰:想要拥抱璀璨的事物,体现出内心的追求。
  11. 愿托月中桂:寄托对理想与永恒的愿望。
  12. 终古有馀芳:希望留存心中的芬芳,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流玉光,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寒夜”“繁霜”,“天风”“河汉”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桂树象征美好与长久,凤凰象征高贵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思和强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夜:象征孤独与冷清。
  • :代表寒冷与清澈,隐含自然的美。
  • 银河:象征浩瀚的宇宙与理想的远方。
  • 白凤凰:象征美好与尊贵,体现诗人的理想。
  • 桂树:象征长久与芬芳,寄托理想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夜”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清冷
    • C. 喧闹
    • D. 幸福
  2. “羽衣四三人”中的“四三人”指的是:

    • A. 四个人
    • B. 三个人
    • C. 四或三个人
    • D. 以上都不对
  3. 诗中提到的“桂树”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与长久
    • C. 变幻无常
    • D. 凶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光和孤独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自我内心的抒发。
  • 苏轼《水调歌头》:则通过月亮表达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情感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长短星歌 伤歌行四首 次韵答王韵中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沁园春 赠益阳成之主簿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黄颍州挽词三首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弃旧迎新 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愤然作色 西字头的字 鬼妾 咏想 迫结尾的成语 旗帜鲜明 靑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方言矩行 跋扈飞扬 犬字旁的字 蹧蹋 家丑不可外谈 包含奂的词语有哪些 靴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