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9:32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鹦鹉含着愁苦的思绪,聪明的它总是记得离别。
它的翠色衣衫已经磨损殆尽,红色的嘴巴却无所不知。
还没有放飞的日子,依然栖息在旧枝上。
世人对它的怜悯与损失,又有什么用呢?难道羽毛的奇特能够改变一切?
本诗没有明确引用某个典故,但鹦鹉作为一种常见的宠物,象征着人类对自由与别离的感慨。鹦鹉的聪明与感情使其成为忧伤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思考。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及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尤其擅长描述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
《鹦鹉》作于杜甫流亡生涯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他用鹦鹉的形象,寄托了自己被囚禁与失去自由的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离别与失去自由的深切感受。鹦鹉本是聪明、活泼的象征,但在诗中却表现出了一种无奈的愁苦,体现了对逝去自由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渺茫。诗的开头就用“含愁思”给鹦鹉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中,诗人通过鹦鹉的外貌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则深刻地传达了失去自由的痛苦,表现了对被困状态的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质疑世人对鹦鹉的怜悯是否真正有用,反映了人类在大环境下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体现了杜甫深邃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失去自由和离别的痛苦,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杜甫以鹦鹉为象,借物抒怀,展现了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对生命、自由与离别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一种?
A. 麻雀
B. 鹦鹉
C. 燕子
“翠衿”指的是什么?
A. 鹦鹉的嘴巴
B. 鹦鹉的羽毛
C. 鹦鹉的眼睛
诗中提到“何用羽毛奇”,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的欣赏
B. 对无奈的反思
C. 对自由的向往
这些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可以深入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