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6:10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健儿簸红旗,此乐或难朽。日车隐昆仑,鸟雀噪户牖。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有使即寄书,无使长回首。
我来到蜀地的门口,岁月已经过去了很久。难道不仅是年长的孩子,我自己也感觉老得丑陋。我常常担心自己性格过于坦率,可能因为喝酒失态而丢了性命。最近我辞别朋友,痛饮之后,心中却感到不安。过去我就像在水中遨游的鱼,如今却像失去家园的狗。既然没有游荡的心情,行踪又有什么意义呢?与朋友相见,虽然是新旧相逢,但离别时的情感却相差无几。没想到在青草湖旁的扁舟竟然落入了我的手中。眷恋章梓州,设宴时俯瞰高大的柳树。楼前骑马而出,帐下聚集了我的朋友。年轻人高举红旗,这样的快乐或许难以长久。太阳隐没在昆仑山后,鸟儿在窗前叫个不停。波涛虽不畏惧,三峡却响彻雷鸣。最忧心的是盗贼众多,重见昔日衣冠的机会渺茫。中原的消息断绝,如今的黄屋安危如何?我终究是要去荆蛮,安排用庄叟的方式。随云朝拜东皇,挂席于南斗。有使者就寄信,无使者则长久回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历经安史之乱,生活困苦,但仍坚持创作,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情感深厚。
《将适吴楚》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作者身处蜀地,情感复杂,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正是对友人的告别,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杜甫的《将适吴楚》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引入,显示出他在蜀地生活的时间之长,感叹光阴如梭,令人心生惆怅。诗中通过“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的自省,展现出他的直率与无奈,反映出他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他从自由自在到失落孤独的心路历程,令人感同身受。此时,他已无心游荡,诗人更是通过与朋友的相逢与离别,展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中“青草湖,扁舟落吾手”给人以宁静之感,似乎暗示着他内心的渴望与对过往的回忆。随着诗句的发展,杜甫逐渐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个人的告别,更是时代的缩影。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杜甫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最终,诗人对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表达了深刻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杜甫自认为在蜀地生活了多久?
诗中“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主要表达了什么?
“青草湖”的意象象征什么?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杜甫的《将适吴楚》更加沉重,情感深邃,反映了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而李白的诗则更显洒脱,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乐观。